• 72阅读
  • 0回复

今年以来,各地继续调整农业结构,迈出了新的步伐——农业:坚持调整不动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7-16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经济时评

  今年以来,各地继续调整农业结构,迈出了新的步伐——
农业:坚持调整不动摇
夏珺
  据农业部门统计,今年夏收优质专用小麦面积比上年增加2000万亩,占小麦总面积的比重提高到20%以上;优质油菜增加500多万亩,占油菜总面积的57%;优质早稻约占早稻总面积的一半。主要农作物继续向优势产区集中。一批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特色村、特色乡和特色县迅速发展,各具特色的经济区、产业带正在逐步形成。同时,市场机制引导农业结构调整的作用越来越大,一大批龙头企业成为带动农民调整结构的生力军。“订单农业”发展迅猛。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全国夏收农作物“订单”面积达5300万亩,比上年增加1800多万亩,增幅达50%多。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应当说农业结构调整已取得了初步的阶段性成效,在优化农产品质量、拓宽农业发展的空间和领域、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和创新农业经营机制等方面迈出了可喜步伐,推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在调整不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方面取得的进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主动调整粮食种植面积(主要是调减市场竞争力差、比较效益低的品种),积极发展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去年,我国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首次达到30.4%,比1998年增加了3.5个百分点。粮食面积的适当调减,为经济作物和饲料饲草作物的发展腾出了巨大的资源空间,使种植业的基本格局由以粮食为核心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饲草作物的“三元结构”迈出了一大步,而且蔬菜、水果、蚕桑、茶叶、花卉、中药材等园艺产品成为农民增收新的亮点。
  二是大力发展养殖业,优化了种养业结构。粮食供应充足为养殖业发展提供了资源空间,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又提供了市场空间。这两大空间使畜牧业和水产业得以快速发展。而养殖业的发展,又促进了粮食转化,提高了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反过来又促进农业内部结构的优化。
  三是积极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湖,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些生态比较脆弱、粮食生产条件差的地区,主动调减了粮食面积,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面积占全国的90%以上。这些,都为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
  有关专家指出,尽管两年来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今年上半年又有新的进展,但仍然是初步的、阶段性的。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农业结构不够合理、农产品质量不够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程度低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农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低迷、农业效益不高的问题仍很突出;农产品市场信息和农业技术服务滞后,指导和服务工作不到位,等等。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我们一定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调整不动摇,把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这一中心工作进行到底。因为,这两年多来的调整,已经展现出了它所孕育的巨大的生机和活力,预示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美好前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