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7阅读
  • 0回复

企业为主体项目为载体促产业升级青岛实施园区带动战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6-09
第1版(要闻)
专栏:十五开篇

  企业为主体项目为载体促产业升级
青岛实施园区带动战略
  编辑点评近年来,在海尔、海信、澳柯玛、青啤、双星、颐中等大企业集团支撑下,青岛实施“名牌战略”和“大企业拉动战略”,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好的业绩。但由于企业布局分散,配套协作差,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青岛市委、市政府抓住世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机遇,结合工业结构调整,实施以工业园区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可谓有远见之举。而他们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高、精、尖为标准,科学规划工业园区的做法,更值得其他城市借鉴。
本报青岛6月8日电记者宋学春报道:青岛新材料科技工业园近日奠基,这家由青岛化工学院建设的工业园总规划用地500亩,计划投资3亿元人民币,用3至5年时间,建成产值十几亿元的高科技园区和国家级新材料研究中心与产业化基地。目前,青岛市已有9个工业园全面开工建设。
  青岛市委、市政府认为,“十五”期间,是青岛市工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为推动工业产业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使青岛的城市功能和产业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园区带动”战略,计划到“十五”末建成20余个工业园,全市工业销售收入达到3500亿元,比2000年翻一番多,其中园区销售收入要占60%以上。
  “园区带动”战略,就是在市区以外的各个郊区大力建设各具特色的专业工业园区,以此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结合国有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吸引老企业退城进园,加快形成电子信息、信息家电、化工橡胶、饮料食品、车辆船舶、生物医药六大产业为支撑的工业发展新框架。
  建设工业园区,不是“跑马圈地”,也不是低水平的搬迁重建。青岛市注重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走新产品、新机制、新形象、高效益建设之路,充分体现管理现代化、技术高新化、产品国际化、建设生态化。青岛重点抓了海尔机器人和手机项目、海信MMTV和大屏幕背投电视项目、TENCEL纤维及染色后整理项目、海洋及生物制药项目、270万套子午胎项目、青啤发酵中心项目、锂电池和货币识别系统项目等一大批“高、精、尖”产品项目。他们以园区和大项目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然后再结合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对市内老企业加大调整、重组力度,鼓励企业“退城进园”,将部分扰民、污染企业限期迁入园内,逐步形成多个具有完整产业链的工业园。
  青岛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涉及到工业园建设的融资机制、建设方式和制度创新,并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引导企业用足用好国家现有新产品开发、出口退税、国产设备抵扣所得税等政策。目前,位于各区、郊区市的工业园,都已享受到当地在土建、管理费、水保费、税收、设施配套、落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同时,青岛市大刀阔斧地清理和削减工业方面的审批事项,将123项审批项目减至29项,提高办事效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