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6阅读
  • 0回复

话剧之花盛开雪域高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6-22
第4版(要闻)
专栏:繁荣昌盛的新西藏

话剧之花盛开雪域高原
本报记者万秀斌王建新
藏北草原,一个被围困在雪海中的小牧村,几个普通牧民团结一心抗御风雪……随着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大型庆典活动日益临近,西藏话剧团的献礼剧《情满草原》的排练工作也进入了倒计时。同时,这也意味着话剧———这朵文化艺术百花园里耀眼的新花,更加灿烂地绽放在雪域高原。
20世纪60年代初,在国家和自治区的关心下,新西藏第一批藏族话剧表演班学生被送往上海戏剧学院学习,他们学成后于1962年正式组建了西藏话剧团。从此话剧走进了普通藏族人民的生活。
39年来,西藏话剧团通过不断探索,创作上演了一批在观众中非常有影响的剧目,其中有自己创作导演的《松赞干布》、《意翁玛》等,田汉的著名作品《文成公主》,莎士比亚精典剧目《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一批优秀的剧目。同时,剧团也培育出大量全国知名的艺术人才,其中既有在电影《农奴》中主演农奴强巴的大旺堆、《益西卓玛》中因饰演老年益西卓玛而获得第二十届金鸡奖最佳女主角特别奖的丹增卓嘎,还有在日前播出的电视连续剧《文成公主》中饰演男主角洛尔桑的仁青顿珠。
“30多年来,西藏话剧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发展成一支全部由藏族艺术家组成的编剧、导演、表演阵容齐整的艺术团体。”1966年就入团的话剧团副团长顿珠多吉颇为自豪地说,“更为可喜的是,话剧这一来自西洋的艺术剧种已经深深地赢得藏族群众的喜爱。”
顿珠多吉此话不虚。在西藏文娱活动中,有“无剧不成会”之说,就连遍及城镇市区的大众歌舞娱乐场所“朗玛厅”里也时有话剧小品出演。西藏话剧团第一代演员的杰出代表、70岁的大旺堆向记者作了阐述,西藏话剧团充分发扬话剧反映现实生活的特性,及时捕捉现实生活中的鲜活素材;他们还将语言通俗化,让群众容易接受;吸收传统藏戏的特长,使话剧这一剧场艺术比较灵活地适应广场演出。
受到观众喜爱的青年演员仁青顿珠说,《情满草原》剧组已开始进行藏语排练,他们还将下到西藏各地乡村,用藏语为农牧民们演出。
目前,西藏话剧团巡回演出的足迹已遍及西藏自治区全部地、县,无论是在几千人的广场上,还是两三个人的帐篷内;无论是海拔5000多米的山头上,还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到处都留下了他们演出的足迹。他们还先后4次晋京演出,并多次赴全国其他城市演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