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消除疑虑维持东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6-22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放眼全球

消除疑虑维持东扩
本报驻比利时记者姚立
欧盟东扩是刚刚结束的哥德堡欧盟首脑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也是瑞典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期间要着力推动的重点。从会上透露的情况看,欧盟向申请国传达了这样的信息:尽管不久前爱尔兰在全民公决中没有通过去年底的《尼斯条约》,但东扩计划将照常进行,东扩进程“不可逆转”。
从参加这次会议的中东欧国家政府首脑的反应看,会议作出的保证是“令人满意的”,申请国因爱尔兰没有通过《尼斯条约》所产生的担心暂时被打消。会议关于东扩部分的声明中,将《尼斯条约》中“希望”申请国参加2004年欧洲议会选举变成了欧盟的努力“目标”,这一用词的变化也使申请国看到了欧盟对其入盟的进一步承诺。
自爱尔兰否定《尼斯条约》以来,欧盟内部、尤其是申请国确实对东扩的前景疑虑陡增。毕竟,《尼斯条约》就东扩后欧盟内部的机制运转和表决机制达成了协议,为东扩部分扫清了扩大后体制运转方面的障碍。但按照规定,欧盟所有成员国必须全部批准,《尼斯条约》方能生效。哥德堡会议明确表示,《尼斯条约》不能因爱尔兰的否决而重新谈判,爱尔兰政府要抓紧今后的时间做好对公众的说服工作,争取在下一次全民公决中通过条约。
然而,东扩的前景是否从此变成坦途,布鲁塞尔舆论并不乐观。原因有二。其一,瑞典本来打算在哥德堡会议上确定一个明确的时间表,给东扩进程加上时间约束,以此作为上半年担任主席国期间的一个主要“政绩”。但该目标没有实现。大部分与会国均不同意规定明确的时间,不愿在这个问题上作出明确承诺。欧盟成员国在东扩时间上一直闪烁其词,反映出欧盟有“难言之隐”。面对急切入盟的广大申请国,欧盟只能安抚,不能扫它们的兴。否则,申请国政府在国内将面临巨大压力,其舆论将对入盟丧失兴趣,这不利于欧盟的利益。但由于经济上的巨大差距,欧盟又不能贸然许诺,只能采取水到渠成的做法,而不是“拔苗助长”,在申请国尚不具备条件时吸收入盟。哥德堡会议再次反映了成员国的这一态度。
其二,东扩的谈判尚未进入最艰难阶段,涉及各国切身利益的共同农业政策和结构基金等最敏感问题的谈判还在后面。一旦这些敏感话题的谈判开始,各方难免有一场利益之争。结局如何,恐难预料。西班牙不久前就为结构基金问题闹了一次,导致欧盟内出现一个小小的僵局。现在,僵局虽暂时化解了,问题却没有真正解决。
因此,尽管哥德堡会议就东扩发表了声明,中东欧申请国也表示满意,但未来东扩谈判的艰巨性,使人对这次会议的成果不能不采取“观望”的态度。东扩是冷战结束后欧盟和申请国双方政治、经济利益的需要,然而,政治与经济有时又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从政治上讲,双方都希望加快步伐,但经济上的利害关系又不能使双方政治上的意愿完全变为现实,有时出现一些波折,东扩进程也将沿着这样的模式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