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东扩谈判面面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6-22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东扩谈判面面谈
本报驻德国记者江建国
欧盟东扩谈判分为两组,第一批申请入盟的爱沙尼亚、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和塞浦路斯属于所谓的“卢森堡小组”,从1998年开始与欧盟谈判;拉脱维亚、马耳他、保加利亚、立陶宛、罗马尼亚和斯洛伐克等第二批申请国属于所谓的“赫尔辛基小组”,去年才正式开始谈判。
谈判有31个议题,从货物、人员、服务和资本四大自由流通,直至共同外交政策、预算、环境等领域。到今年3月底为止,爱沙尼亚、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已同欧盟就18个议题结束谈判;匈牙利次之,达成了17项协议;进展最慢的罗马尼亚,只与欧盟谈成6项。问题在于,时至今日,最棘手的农业和落后地区援助问题等都还未涉及。仅以农业政策为例,即使在现有成员国中每当涉及这个问题都是争吵不休,何况德国还要求从明年开始彻底改革农业政策。欧盟有关农业的规定总计有4.5万页之多,让新成员全部照办谈何容易。按照谈判时间表,农业政策应在明年上半年开始谈判,但事实上很可能要等法国总统选举结果而定。即便能如期结束谈判,还要准备大约一年半,作为各国议会批准的时间。
迄今为止的谈判进程表明,候选行列中最大的国家波兰也是欧盟最难对付的,两国在劳动力自由流动和购买房地产自由两个问题上立场相去甚远。欧盟大多数国家都认为,波兰如果第一批入不了盟是不可想象的,因为这是欧盟的历史性义务。同时欧盟也担心,一旦波兰不能首批入盟,波兰社会将出现不利于欧盟的动荡。但另一方面,欧盟也不愿轻易做出仅有利于波兰的让步。
如果说东扩的谈判内容主要集中在经济社会政策等方面,那么塞浦路斯的入盟谈判则触及了希腊和土耳其从历史上遗留下的不和,以及土耳其和欧盟的关系。
塞浦路斯自20世纪70年代分裂为南北两部分以来,近年趋于平静,但联合国维和部队依旧驻扎在该岛,岛上的分裂局面仍不见结束的前景。1999年12月的赫尔辛基欧盟首脑会议,并未把塞的统一作为入盟的前提,塞入盟得到希腊的支持,却在土耳其和土耳其族为主的塞岛北部引起不安。入盟谈判的欧盟委委员费尔霍伊根明白无误地表示,在欧盟内只有一个塞浦路斯,决不会让分裂的两部分分别加入。得到欧盟各国承认的塞浦路斯合法政府,希望通过入盟谈判促进塞岛统一,但塞岛北部的土耳其族“政府”领导人登克塔什却至今对塞申请入盟持反对态度,认为入盟意味着塞“希腊化”。他扬言,一旦塞浦路斯被接纳,塞岛的分裂将“永久化”。土耳其政府总理埃杰维特不久前还说过,土耳其永远不会容许塞落入希腊之手。从国际法角度说,如果塞作为一个整体成为欧盟成员,那就意味着在欧盟的土地上驻扎着非欧盟成员国土耳其的3.5万军队。塞在入盟谈判中已于去年11月许诺参加欧盟快速干预部队,届时塞岛将部署欧盟的军事基地和情报机构。欧盟在塞的军事存在与土耳其军队在欧盟土地上的存在,已成为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目前,中东欧国家普遍感到受到了欧盟内富裕国家的不公正对待,如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过渡期问题,因而在华沙、布达佩斯和布拉格,入盟的热情正在下降。不久前,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甚至说:“在欧盟之外也不是不能过日子。”若干年来,捷克最强大的反对党民主公民党主席瓦茨拉夫·克劳斯一直明确反对把民族国家融入“欧洲联邦”。今年4月中旬,该党提出一份“欧洲现实主义宣言”,主张仔细审查入盟的利弊,提出要做两手准备。该党的“影子外交部长”查拉迪尔提出,若入盟谈判失败,捷克和欧盟的关系可仿照瑞士与欧盟的关系,并可奉行尽可能接近美国的政策。
德国舆论指出,最近举行的哥德堡会议虽然在时间表上有进步,但能否兑现还很难说。施罗德总理在这次会议上强调,中东欧国家必须作出努力,实际上是压中东欧候选国让步。但考虑到这些国家内的抵触情绪,其政府在谈判中能妥协到什么程度尚难预料。《法兰克福汇报》尖锐地指出,中东欧国家入盟的时间其实比任何时候都更加不确定。(附图片)
压题照片:6月15—16日,欧盟哥德堡首脑会议期间,警察和反对东扩的示威群众发生冲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