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上海社区党建工作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6-24
第1版(要闻)
专栏:

  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上海社区党建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吕网大高渊
上海,一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国际大都市。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给上海带来了经济持续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巨大变化。现在,全市人均GDP超过四千美元,已相当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上海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上海市委在规划全市发展蓝图时,一直关注着基层社区的建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黄菊多次强调,上海这座城市的基石在街道,在里弄,在广大市民居住的社区。
上海的政权基础——百余个街道社区,是这座城市健康肌体中最活跃的“细胞”。是它们,保持了上海的城市繁荣与社会稳定。透过这些“细胞”,人们感受到了中共上海市委强有力的领导。
一九九九年九月,江泽民总书记在上海考察社区党建工作时指出:“社区党建,大有可为”。上海市委领导认真学习领会江总书记的指示,进一步清醒地认识到:社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广大群众的重要纽带,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切实加强对社区工作的领导,就是要进一步发挥党组织在社区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政治导向作用,提高社区管理能力,增强社区工作的思想性和政治性。上海市委正是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基层政权的高度出发,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一条社区党建的创新之路。
加强社区党建是固本之策
当了二十多年街道干部、年近半百的王妙珍,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位上海市黄浦区董家渡街道的党工委书记感慨地说:“如今的街道干部越来越不好当了,原因是街道的政治责任明显加重。要在从前,户口本、粮票、介绍信等几样东西,就能把人给管住了。这些年,改革开放深入了,经济结构多样了,在外企工作的人多了,新经济组织发展起来了,一些效益不好的单位还有人下岗。很多以前由单位做的工作现在要街道承担起来,我们的责任能不重吗?”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上海,有两个“一百万”引人注目:一是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有一百多万职工转岗再就业;二是在全方位的城市改造过程中,有一百多万人口迁出了中心城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上海较早地遇到了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这一深刻的转变。
在城市社会结构已发生变化的今天,政府、市场和社会三大结构的职能分工,以及社会角色、人际关系的变迁,都直接促成了社区的发育。可以说,社区是社情民意的“聚汇点”、社会各类矛盾的“聚焦点”,也毫无疑问地成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聚力点”。在这种新形势下,上海市委认为,在社会转型期,能否做好社区工作,向我们党提出了进一步巩固党的领导能力,改进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社会整合能力的新课题,迫切要求我们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探索社区党建的新路。
社区党建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上海历届市委都十分重视这项工作。从一九九五年开始,市委组织了大规模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调研,市委书记黄菊和各分管书记分别带队下基层、跑社区,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在考察徐汇区康健街道康强街坊时,黄菊来到居民区党支部办公室、业主委员会办公室和物业管理站,亲切慰问居委干部,详细了解如何共同管好社区,为小区群众服务的情况。他指出,社区党支部的工作要有内容、有制度、有活动载体,并能够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近年来,由黄菊亲自主持召开的社区工作座谈会就有十多次。
从一九九六年起,上海市委每年都要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对社区建设、管理和发展提出明确的阶段性目标。一九九七年,市委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了街道党工委在社区各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和作用。一九九九年,市委专门召开“上海市社区党建工作会议”,提出用一年左右时间在新经济组织和社团组织中消灭党的工作的空白点。
如今,一个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以居民区党组织为基础、以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社区内各类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党建新格局,已在上海初步形成。
  适应新形势要有新方法
  上海西区的新华街道闹中取静,是上海的干部和文化界知名人士较为集中的居住区。良好的社区环境,又吸引了一批批创业者。在新华街道2.2平方公里辖区内,各类新经济组织已超过700家。年轻的党工委书记陈静薇说:“社区的党建工作必须适应新的形势,新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已成为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目标是消灭空白点,扩大覆盖面,增强有效性,将党员组织起来,把组织规范起来,让组织活动活跃起来。”
  在长峰小区的几幢公寓里,近年陆续出现了几十家新经济组织,千余员工中有28位党员。他们及时组织了新经济组织联合支部,将来自四面八方的党员组织起来,并将党的影响扩大到尚无党组织和党员的企业,以党建带工会建设、以党建带团的建设,由此形成工作网络。街道党工委的态度很明确:在辖区内,只要证明他是党员身份,我们便有责任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只要是新经济组织,我们党的工作就要开展进去。
  两年前,新华街道成立的流动党员支部有117名党员,他们中间有下岗职工、自由职业者、民营企业家、外企高级管理人员等。人员来自各行各业,又很分散,但支部的活动开展得十分正常,既有密切联系形势的政治理论学习,也有大家关心的专题经济讲座;既有严肃认真的党性党纪教育,又有轻松活泼的联谊活动。党支部还利用双休日组织党员外出参观考察,为他们提供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许多党员都珍惜每月一次的组织活动,因为他们明白,党员走四方,总得有个家,党支部就是流动党员之家。除了出差、出国的,流动党员支部的组织生活出席率总保持在80%左右。
  针对社区党建工作责任重与现有组织设置不配套之间的矛盾,上海许多街道积极建立各种新的组织载体,如综合党委、经济党总支、流动党员支部、文化教育支部、新经济组织支部、居民区党总支等。有些社区还建立了社区党建工作委员会、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社区党员活动指导委员会等“新组织”。这样,既便于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内各单位加强沟通,也有利于缓解社区党建工作物质条件不充分的困难,充分利用辖区内各单位的各种资源,实行优势互补,开展共建活动。
  在上海,街道党工委作为社区党建这张“大网”的“织网人”,正在积极探索强化社区控制管理功能、社区互助服务功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功能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等“四项功能”。与此同时,上海还建立了社区党建工作责任制,对社区单位党组织的考核方式从过去自上而下为主的垂直考核,变为以群众满意度为主的综合考评。
  以群众评价为尺度
  家住长宁区虹储居民区的赵克勤没有想到,当她面临与丈夫离婚又遭遇下岗的困境时,第一个去探望她的是虹桥街道党工委的干部。他们了解到赵克勤连女儿的学杂费也交不起时,街道党工委马上设法安排她到小区公用电话间工作,后来又让她兼做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工作,同时发动党员扶贫帮困,迅速解决了她女儿的全部学杂费和生活费。
  在虹桥街道党工委看来,社区党建要取得实效,关键是要发扬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只有贴近群众、关心群众,社区工作才会真正打开局面,党的执政基础才能日益牢固。为此,他们制定了极具人情味的“五必访”制度:对新迁居民家庭必访、生病住院居民必访、下岗待业人员必访、支持社区工作的必访、“两劳”释放人员必访,并规定每个居委干部每月必须走访50户居民家庭。通过“五必访”,不但能随时了解居民的实际情况,及时解决居民的实际问题,而且增强了党组织与群众的联系和感情。
  上海的社区党建工作是丰富多彩的,但其基本出发点是一致的,即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现在,在职人员随着工作时间的缩短,生活重心逐步转向社区。全市生活在社区中的离退休人员已达238万,占总人口的18%,其中离退休党员43万多。同时,300多万外来人口生活在社区,数十万下岗人员需要社区帮助解决就业问题……上海各社区党组织密切关注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发挥贴近群众、联系群众的优势,大力推进“凝聚力工程”,努力为百姓谋福利。
  通过抓好再就业培训、扶贫帮困、养老安老、社区服务等一系列“实事工程”,社区党组织与群众的心贴得更近了。物业管理是近年来社区中的一大热点、难点问题。欧阳路上的建设新村建于20世纪50年代,面对居民日益强烈的改善居住条件的呼声,街道党工委提出把加强物业管理与创建文明小区结合起来,由物业公司和居委会分别担当起小区硬件和软件管理的责任,一些“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如今,小区绿化覆盖率增至35%,达到一级绿地标准,16名保安、保绿、保洁人员日夜巡逻,居民们安居乐业。
  近年来,上海社区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居务公开,建立人民群众监督、评议制度,扩大基层民主,开展行风政风评议,提高为民办实事的效率。前不久,五里桥街道党工委陆续推行工作评议制、干部任免会签制等“四制”,由区域内人大代表、居民代表、社区单位等组成“评议团”,对环卫、物业等区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在新区的工作情况进行“打分”。铁一居委的一位社区民警平时办事拖拉,居民反映强烈。“评议团”亮出“红牌”,警署当即让他下了岗。“我们的话还真管用”,居民们高兴地说。
  在上海,我们欣喜地看到,许许多多的社区党组织忠实地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在基层的领导,也把党的温暖送到了千家万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