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他的遗文却将永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6-25
第6版(真理之光)
专栏:时代乐章

  “他的遗文却将永住”
  刘绍本
  为人敬仰的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的一生,业绩非凡,在整个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中,在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记得是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我还是个少先队员,在辅导员的带领下到北京午门“过队日”——参观先烈事迹展览。沿着展线步步向前,临近终点处陈列着一副庞然阴冷的绞刑架,那是李大钊英勇就义时反动派使用的刑具。革命先驱为共产主义信念慷慨赴死的伟大牺牲精神,强烈震撼着我们幼小的心灵。在迎接中国共产党诞辰80周年的时刻,由多家单位联合摄制推出的文献电视专题片《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在现实与学术相结合的层面上,准确、完整、历史、辩证地表现了李大钊不平凡的一生。特别是运用画面特写等多角度拍摄,令人睹物思贤,如同半个世纪前直观实物,真是感慨万千,心潮澎湃。
  这部文献专题片,充分运用电视艺术的视觉效果,将翔实的文献资料与保留下来的活动影像资料相结合,将书册典籍上的史料与今人回忆的口碑纪实相结合,给人留下关于李大钊光辉一生的壮丽景象。李大钊1889年出生于直隶(今河北省)乐亭县,自幼追求拯救民族危亡的真理,青年时代便投身于民族解放运动。如同晨钟,敲碎噩梦;如同火种,点燃光明;如同海燕,穿透云雾;如同惊雷,唤醒春风。电视画面真切而形象地展示了李大钊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他不仅率先在中国大地上高举起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旗帜,为中国昭示了新的社会革命的发展方向,而且还初步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一光辉的思想原则。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卓越领导人和具有高尚情操的学者,他遵循科学的理论,对中国革命问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比如力主国共合作等,为此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在中国革命的历程中,拼尽生命的全部力量,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直至38岁时英勇就义。编导通过电视画面传达给观众的是先驱伟人李大钊的人生历程和革命宏业,更是一份生动感人的党史教材。
  这部文献电视专题片,没有简单地停留在人物传记层面上,记录生老病死的“流水账”,而是突出地展现了先驱者李大钊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为之奋斗的顽强毅力。李大钊的伟大人格与革命精神,永远是一切信仰马克思主义、立志为中华民族振兴而献身的共产党人学习的楷模。电视画面通过拍摄历史报刊告诉大家:最早在中国著文对资本主义社会提出怀疑而主张向俄国十月革命学习的就是李大钊。他在十月革命的第二年,便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盛赞“俄罗斯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他在同一年写的《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中,指出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世界历史的潮流,什么皇帝、军阀、帝国主义,“遇见这种不可当的潮流,都像枯黄的树叶遇见凛冽的秋风一般,一个一个地风落在地。”他热情欢呼:“试看将来的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随后,他在1919年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可以说,他的思想、文化、理论遗产,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推动我们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诚如鲁迅先生当年在《〈守常全集〉题记》中所指出的:“他的遗文却将永住,因为这是先驱者的遗产,革命史上的丰碑。”
  据悉,为了更好地达到宣传李大钊、学习李大钊革命精神之目的,这部文献专题片制成VCD出版发行。同时还配套出版发行了一部多媒体资料光盘,收集有极为丰富翔实的李大钊资料,一是文献资料;二是生平大事记;三是名言警句;四是家世;五是回忆与研究;六是缅怀与纪念。这样,就为深入学习和研究这位先驱者的革命实践与理论,提供了基础材料和丰富内容。(附图片)
  下图:李大钊像和有关李大钊的各类书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