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昔日好传统今朝续新篇 沂蒙精神支撑临沂腾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6-26
第1版(要闻)
专栏:

昔日好传统今朝续新篇
 沂蒙精神支撑临沂腾飞
  本报临沂6月25日电记者宋光茂、王科报道:山东省临沂市地处沂蒙山区,这里不是交通枢纽,却崛起了闻名全国的临沂批发城;这里没有一家国家投资的大型企业,而利税过千万的企业竟达67家;这里不是江南水乡,却随处可见风光秀美的湖光山色、林茂粮丰的宜人画境。八百里沂蒙,生机勃勃,一座60平方公里的现代化新城在齐鲁大地上崛起,沂蒙精神在这里已结下丰硕果实。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老区有20多万人参军,百万儿女拥军支前,10万将士埋下忠骨。村村有烈士,乡乡有红嫂。在党的培养下,经过血与火的熔炼,沂蒙精神在战争中形成。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沂蒙人民在艰苦创业、不断创新的奋斗中,融汇光荣传统和现代意识,把沂蒙精神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发展,使之有了新的时代特色。1992年7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临沂时欣然题词:“弘扬沂蒙精神,振兴临沂经济”。沂蒙人牢记总书记的指示,爱党爱国、艰苦创业,改革创新、敢为人先,不懈奋斗、无私奉献。临沂市委书记乔延春言简意赅:“沂蒙精神就是江总书记提出的‘五种精神’的具体体现。”
  挟沂蒙精神之勇,临沂人向贫困宣战。山还是那座山,梁还是那道梁,经过十余载奋斗,改天换地,全市6000余座大小山头,如今山顶松柏戴帽,山坡果树缠腰,山脚粮菜丰茂。1995年底,沂蒙山区在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中率先整体脱贫。这几年,他们大搞山区开发,整山治水,谱写新篇。沂河上,1135米长的橡胶坝世界少见,比两个西湖还大的水面纵贯临沂城区。今年北方大旱,这里却碧波荡漾。长160多公里的沂蒙公路,穿山420座,越沟跨河530条,沂蒙人自觉投工投资,苦战3年。人们形象地说:“这条路竖起来是一座艰苦奋斗的丰碑,铺展开是一幅无私奉献的画卷。”
  沂蒙人放眼全球,追赶潮流,敢为人先。临沂城内新近落成的“欧洲商业一条街”,洋溢着异国情调,在这里,网上交易、高速信息传播等先进营销方式大行其道,足不出山,货走天下。沂蒙人抓外向型经济,“走得出、站得稳、收得回”。临沂市的沈泉庄村拥有两家在国内外上市的公司。在非洲的赤道几内亚等国,沂蒙人成为当地最大的“外商”。沂蒙人从国外采购的设备、引进的工艺,都是世界先进的。“高起点、干一流、一步到位”,展示了沂蒙人的气魄。
  意大利的微粉高档地板砖生产线新近在临沂落户,当今世界最新的建材产品将从沂蒙山区走进国际市场。临沂一大批企业家纷纷进军国际市场发洋财,全市216家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出口地域覆盖108个国家和地区。
  沂蒙人做市场,也奔最大的。44个大型专业批发市场,每天有20多万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商品购销辐射全国。今日临沂一跃而发展成为华北、华东甚至东北地区的重要物资集散地,全市年商品交易额达390多亿元,已连续5年雄居山东省货币回笼之首。被誉为山东省南菜园的苍山县,常年有10万菜农下江南。这里生产的蔬菜,今天还在苍山县的菜园,明天就进上海人的菜盘,人均因此增收上千元。人们说,当年沂蒙人背着煎饼随军支前、南征北战,今天的沂蒙人又车轮滚滚战商海,谱写“南征北战”新篇。
  弘扬沂蒙精神,临沂工业经济快速起飞。鲁南制药、山东临工、江泉实业、银麦啤酒、红日化工、兰陵酒业……企业新星,声名鹊起,利税过千万的67家,过亿元的5家。金锣集团5年前还是镇办小厂,如今年销售额近40亿,利税3亿多。靠自我发展,临沂已形成建材、机械、轻工、化工、食品五大支柱产业。在临沂城南10公里处,近几年又崛起了一座科技新区———罗庄。2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瘠岭荒丘和粘土涝洼地,去年实现财政收入上亿元。今年1—5月份,临沂市工业销售收入增长16%,实现利税增长17%。
  沂蒙精神在党建工作中开花结果。沂蒙山区的发展过程,也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艰苦创业的过程。坐落在龙顶山上的平邑县九间棚村,9名党员带头,自力更生,苦干实干,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成为临沂市扶贫开发的一面旗帜。靠拉地排车起家的党支部书记王廷江,把自己辛勤积攒的600万元家业献给集体,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江泽民总书记夸他是“好样的,不简单,了不起!”临沂市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全市广泛开展了创建九间棚式党支部和学习王廷江的活动,1000多个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基层党组织和王廷江式的好带头人涌现出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