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3阅读
  • 0回复

整顿编制必须同改进工作相结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8-25
第3版()
专栏:

整顿编制必须同改进工作相结合
范叶萍
国家机关进行紧缩机构、整顿编制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克服官僚主义、文牍主义,改进机关工作和提高工作效率。整编工作中已经揭发出的事实证明:不少机关的工作中确实存有许多不合理现象。有些机关的一些部门业务范围规定得不明确,职责划分得不清楚,以致有些本来应该由别的部门或者下级机关管的事情,也都包揽起来;有些机关把主要业务同次要业务混淆起来,平均使用力量;有些机关或部门之间工作重复、抵消力量,甚至遇事互相推诿,贻误工作;有些机关公文、报表、会议特别多,甚至本来用电话就可以办的事情却要发公文;本来可以用公文的要打电报。各机关的行文手续也繁琐复杂,一件公文从收进来到发出去,一般需要经过二十几道手续,多至三十几道手续,转来转去,拖延很长时间,致使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不能迅速得到解决。各机关报表很多,为报表服务的人员也多。中央一级政府系统十一个单位的现行报表就有二千六百二十四种,其中三百种以上的单位有重工业部、轻工业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重工业部的报表在三百种以上,从部到厂矿共有统计人员一万人。各局的财务系统,每个月除了向各厂矿要成本快报、财务快报外,还要成本报告、财务报告。每季度除了要季度报告以外,还要季度综合资料、财务综合报告、成本综合报告。其中有些报表的使用率很低,有些是重复和不必要的。各机关召开的专业会议也太多,据中央一级政府系统十三个部、会、行的统计,一九五四年共召开了五百七十次专业会议,其中铁道部、商业部、重工业部召开的专业会议都在百次以上,商业部、重工业部所召开的专业会议人数总计都超过一万人。在这次整编中对这些问题都应该很好地进行研究,加以改进。
在整编中研究业务、改进工作,首先要摸清楚自己机关、自己部门的业务性质、业务范围,分清主要业务次要业务,划清职责,使领导和一般工作人员对自己的业务心中有数,知道自己应该“管什么”。应该管的,就认真地管起来,不应管的就同上级机关和有关机关研究,把它交给其他部门。有些业务牵扯到几个机关的,也要根据业务性质和过去经办的情况,确定由一个机关、一个部门去管,其他机关、其他部门协助。业务范围明确了,不但便于掌握和钻研业务,而且可以消除机构重叠现象,避免互相抵消力量,节省人力。如内务部在整编中,经过研究业务,发现了社会司、地政司和户政司原来所管的业务,有一部分是不应该他们管,他们也管不了的;有一部分应该单独成立机构以开展业务的,根据这个情况,内务部决定撤销这三个司,把这三个司的一部分业务划归其他机关管理,一部分交给新成立的机构管理。卫生部感到城市医疗预防司和乡村医疗预防司没有分设的必要,整编中决定把这两个司合并起来。轻工业部准备把干部司和教育司、基本建设司和设计司合并起来,以克服工作重复、力量分散现象。在划分业务范围的过程中,既不要不分界限,一概包揽,也要反对那种为了“精简”,把应该管的工作也推出去的作法。
为了改进工作,加强领导,在整编中必须注意减少层次、减少附属机构、把附属机构划出行政编制以外等方面。机构层次太多,必然助长官僚主义、文牍主义的发展。一个部,一个局,从部长、局长到科长、组长,常常是四级或五级,反映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一层层上来再一层层下去,手续繁多,解决问题迟缓,而且容易使有些工作人员养成照批照转的不用脑筋不负责任的不良作风。这次中央一级机关在整编中,绝大多数都把四级制、五级制改为三级制或二级制;有的机关还决定撤销地方二级机构,减少办事的中间环节。过去有些附属机构设在行政编制以内,使得机关管理工作复杂起来,分散领导精力。整编中,把它们从行政编制内划出去,使之成为事业化或企业化的独立单位,不只可以减少工作人员,节省国家行政经费开支,而且有利于改善机关领导和改善机关管理工作。
改进工作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简化办事手续,以反对工作中的官僚主义和文牍主义作风。在这次整编中,必须全面地审查现有的报表,检查公文制度,减少不必要的报表和公文,把报表缩减到最小限度,实行严格的按级负责处理公文的制度,提高公文质量和处理公文的效率。如第二机械工业部在整编中,把公文、收发、文印、档案工作集中起来,简化办文手续,改进公文、报表工作,原有的这方面的工作人员可减去将近一半,原有的报表可减去百分之五十七强。检查和改订会议制度,缩短会议时间,精简不必要的会议,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才可以使领导工作人员有更多的时间深入实际、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也可以使一般工作人员免于用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应付会议。
研究业务,改进工作是一件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在于领导同群众充分结合。领导工作人员除了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自己业务的情况,提出具体的工作方针外,还必须发动广大工作人员,勇敢地揭发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并鼓励他们提出各种改进工作的意见。领导工作人员对来自群众的意见,必须细心地进行分析研究,正确的而又立即可以办到的就应该采纳;意见虽然正确但是暂时办不到的,要作说明;片面的或不对的,要耐心地进行解释。只有领导工作人员善于启发群众的积极性,善于吸取来自群众的意见,才能有效地改进工作。
但是,到目前为止,有些人对于整编工作还有一些不正确的看法,只是去完成“上级交下来的整编任务”,而不注意去研究业务改进工作。有人认为:整编工作是“一阵风”,研究业务,改进工作是经常性的,因此,在这次整编中不一定要研究业务、改进工作。这当然不对,研究业务,改进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但是,也必须看到,在整编过程中,的确更集中地暴露了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同时,新的机构新的编制也对我们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在这个过程中研究业务,改进工作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大的效果。同时整顿编制,精简机构也不是一项突击任务,而是节省经费开支,节省人力,克服官僚主义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的一项经常工作。这次所以集中地进行一次整编工作,就因为我们过去日常工作中,对上述问题注意不够,以致许多机关机构庞大,人浮于事,官僚主义、文牍主义严重,急需进行一次整顿。
也有人把紧缩机构、整顿编制了解为“去弱留强”。他们觉得整编后机关既然“兵强马壮”了,工作能做好了,就用不着再研究和改进工作了。这种想法首先是对整编工作了解得不正确。整顿编制是为了消除机构和编制上的不合理现象,消除机关人浮于事的现象,把干部进行合理的调整,用到国家最需要的岗位上,这样当然需要在调整中抽调出一些有能力有修养的干部。整编后机构、编制和人事都调整得比较合理了,也仍然需要积极研究业务,改进工作。因为工作是日新月异地发展,每时每刻都有新的情况出现,不积极地研究和掌握工作的规律,就不能适应工作的发展。
应该认识:我们党内和机关中的官僚主义(文牍主义也是官僚主义的一种),是“有深刻的社会根源”的,正像刘少奇同志在“论党”中所分析的,它的产生“是由于劳动人民的文化程度不够和旧社会剥削阶级的影响,我们党内的小资产阶级成份以及脱离社会生产甚久的成份,常常容易接受这种影响而成为各种脱离群众的倾向。”因此,要根除官僚主义需要长期的斗争。正是因为官僚主义在一些机关还相当普遍,根除是那样困难,所以就更需要时刻加强这种斗争。特别是这次整编正是一次好机会,更应集中精力克服官僚主义。因为官僚主义对我们工作是一种腐蚀剂,是工作中的大脓疮,目前,当国家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时候,这一脓疮就变得更加危险了。
整编工作已经在各机关进行了相当一段时间,大多数的机关已定出整编方案,有些机关的机构、编制和人员已经有了变化,如果不好好地研究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改善领导作风,那末想用更少的人力做好更多的工作,就会缺乏确切的保证。就是已经初步提出改进工作方案的,也应该根据实践的考验不断研究和修改,使其更为完备周详。因此,在整编工作的整个过程中和整编以后,继续重视业务的研究,继续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是各个机关当前一项重大的任务。至于还没有或不够重视研究业务、改进工作的机关,更不能再有丝毫迟疑,从领导到群众都应该刻不容缓地行动起来,做好这项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