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英国工党介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6-06-20
第1版()
专栏:

英国工党介绍
英国工党是目前英帝国的执政党,成立于一九○六年,其前身为一九○○年组成的“劳工代表委员会”。工党从其成立之时起,按其阶级成份来说,便“不是一个工人阶级的政党,而是一个工人与城市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
据一九二七年五月十三日斯大林谈话:“第一次大战后,由于许多自由党人的加入工党,使工党的性质发生了新变化,特别从一九二四年麦克唐纳第一届工党内阁组成以后,由于掌握该党大权的工人贵族和官僚分子,一贯执行着妥协政策,使工党实际上变成了英国大资产阶级的附庸,并为其利益而服务。”
工党的政治主张,表现在它一九一九年发表的正式纲领与劳工报及“新社会秩序”中,该纲领一面标榜“社会主义”,一面在主张社会改良,而反对革命。已去世的工党领袖麦克唐纳在其所著“社会主义”一书中曾说:“社会主义的动力不是斗争,而是依想象的智慧和道德的观念排斥斗争”。工党所高唱的“社会主义”,曾蒙蔽了相当数量的劳工大众,曾获得了他们的拥护。一九二○年工党拥有党员四百三十七万余人,为工党的全盛时期。但由于工党在政策与行动上不断背叛工人阶级的利益,使劳工大众逐渐消失了对它的幻想,而离开了它,使工党的力量逐渐削弱。从一九二○年至本届年会召开的二十六年中,工党党员不仅没有增加,相反却减少至三百二十八万九千人。
工党在英国曾四次执政:第一次在一九二四年一月十二日工党组织麦克唐纳内阁,工党所标榜的主要内政政策,包括铁路、矿山等国有化,商业资本税等,但均未实行,结果麦克唐纳内阁仅存在了九个月零十五天就倒台了。
第二次是在一九二九年五月,当时英国内失业问题严重,印度民族运动则正风起云涌,工党即以实现社会主义,解决与救济失业“允许印度独立”作为竞选纲领,结果达成了以麦克唐纳为首的第二次工党内阁。麦氏再度上台后,即违背给印度独立的诺言,调兵遣将,镇压印度民族运动。同时,他所采取的一套改良办法,并不能解决当时严重的经济恐慌和失业危机。一九三一年,麦克唐纳在保守党组织的国民内阁中,另组织“国民工党”,以艾德礼、贝文、格林伍德等领导的所谓正统派工党,这时就站在在野党地位。但是在这一时期内,所谓在野党的工党的领导机关,仍极力支持政府。对政府的对西班牙不干涉政策,慕尼黑政策与纵容法西斯政策,表示积极声援。一九三九年四月七日的下院外交辩论中,工党领袖之一格林伍德称颂张伯伦“已在实施工党的‘集体安全’政策”。五月底,工党代表大会,又否决了总罢工和不与政府合作的建议。
第三次是一九四○年五月十一日,参加保守党占优势的邱吉尔战时联合内阁。这一时期,英政府虽一方面实行了反希特勒法西斯战争的进步政策,一方面则仍继续帝国主义的反动政策。在后一问题上,邱吉尔同样是获得了工党的合作。主要者如工党领袖之一的摩理逊内相,于一九四三年秋释放了英法西斯头子莫斯莱。四四年冬,工党领导机关又支持了政府对希腊的斯科比政策。当同年十二月工党年会对希腊问题辩论时,贝文竟公开为邱吉尔政策辩护称:“政府所采取的步骤,并非邱吉尔个人的决定,我与我的同僚皆参加此种讨论,故我人另外采取的任何决定是错误的”。
第四次是一九四五年七月二十六日所组成的,即目前的工党一党的艾德礼内阁。在这一时期内,特别在战争胜利结束初期,工党政府所实行的内外政策,与邱吉尔内阁一样,对外主张组织西欧集团,对殖民地则仍坚持帝国主义政策;在内政方面,继续为大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方针。从去年底来,工党政府鉴于英帝国的严重的经济困难,也采取一些稍与保守党不同的改良办法,如通过了银行、矿山等国有化法案,但这并非实行所谓“社会主义”,而是更增强大资产阶级的私有权,英格兰银行国有计划即为一例。该银行过去股份的利息为百分之十二,所谓“国有化”,即由政府以四倍于原有股份的钱购买之,并付以二十年利息,利率为百分之三,因股本增至四倍,故利息仍旧是百分之十二;同时该行过去就具有支配其他银行的潜在力,国有化后,更把它的权力合法化了,而且该行的人事并未变动,董事仍由英皇任命,支配权仍掌握在大资产阶级手中,该行国有化后的首任行长并表示说:“与其说这是革命,不如说是一种演化,英格兰银行在施行一种手术,我对施行这种手术的医生的技术与智识是信任的”。贝文的外交政策,仍遵循着保守党的原定方针,因而获得保守党头子邱吉尔的充分支持。本月五日,邱吉尔在下院外交辩论时发表演说称:“贝文是值得完全信赖”。
尤其必须指出的,工党领导机关自一九二四年以来直到现在,一贯采取排共反共以及不与其他进步党派合作的政策。英共自一九二一年创立时起,即采取联合工党,和要求参加工党的政策,以便团结与统一工人阶级的力量,并推动工党前进的英共已十二次向工党提出要求加入,但均遭工党领导机关顽固的拒绝,以致妨碍了英国有组织工人力量的进一步的团结与增强。但是由于英共的威信在工人中影响的扩大,在工党内部主张英共加入的团体与个人的数量已日增。一九四三年六月工党大会中,虽再一次否决了英共加入工党的提议,但后者投票的比例为一、九五一、○○○票对七一二、○○○票,目前赞成英共加入工党的职工会及团体达一千○十六个之多,可见拥护英共加入工党的力量是不小的。
由于工党长期固执这种违反工人阶级利益的倒退政策,不仅引起英国广大人民的失望,而且引起了党内左派领袖及广大党员的不满,远在一九三一年以后,独立工党、公安党等均分离出去,个别党员与团体党员自动退出的日益增加。一九三七年与一九四三年,个别党员由四十四万七千人减至二十二万五千人,团体党员则由五十一个单位减至四十二个单位。现在工党内部则存在着中、左、右三派,右派以艾德礼、摩理逊、贝文等为代表,中派以克里浦斯为代表,左派以辛威尔及下院的三十余位议员(他们被称为工党中的共产党)为代表,拉斯基大致上可以说是左派。工党内的进步力量正在生长,但还不能改变右派领袖在党内的统治地位,这些右派领袖盘据着各大职工会的领导机关和工党的全国执行委员会,虽然该委员会的主席是拉斯基),他们仍能在相当部分的英国工人中发生影响。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当工党领导机关的现行政策不可避免的走不通,其阶级本质已予暴露出来的时候,英国广大工人群众必然觉醒过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