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想起“党员夫妻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6-27
第7版(宝贵财富)
专栏:鲜红的党旗

  想起“党员夫妻井”
金海
在我的采访经历中,有几次被感动得流泪,其中两次采访“党员夫妻井”印象最为深刻。一次是在大漠戈壁的青海油田,另一次是在北国冰封的大庆油田。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油田是我国的青海油田。青藏高原,大漠孤烟,戈壁飞沙,被人们称为“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的生命禁区。就是在这个条件艰苦的生命禁区里,活跃着许多“党员夫妻井”。最苦、最远、最险的油井都是党员夫妻长年累月地勘探、维护和看守,这些油井被群众亲切地叫做“党员夫妻井”。一间铁皮屋、一个煤油炉、一床棉被褥,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家当。尤其令人感动的是,这些党员夫妻,多是青年夫妻。我采访的秦文贵夫妻,与我同龄,跟我同年大学毕业,他们却扎根青海油田近20年,为给祖国献石油,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作出了巨大牺牲。我深深地感到,“党员夫妻井”,就是高高飘扬在“世界屋脊”之上的鲜红的党旗,她向全世界宣告——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正是共产党人的本色。
  前年3月,北京已是春光和煦、柳绿花红,当我赶到大庆油田采访时,大庆还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我提出要到最艰苦的地方体验石油工人生活,当地领导二话没说,就带我深入冰天雪地采访“党员夫妻井”。这些党员夫妻把年幼的孩子放到基地,自己则在偏远的荒凉野外工作。我凝望着他们冻红的脸颊、冻肿的双手,眼眶不由得噙满了泪水。我问被群众赞誉为新时期铁人的王启民夫妻苦不苦,他们说:“比起真正的铁人王进喜当年吃糠咽菜住‘干打垒’(泥土地窖),我们已经很幸福了。”来自江南水乡的王启民在妻子的大力支持下,结合大庆油井实际,苦学科学知识,创造的一项采油科技成果,其价值相当于从大庆一辆接一辆摆捷达轿车,一直摆到海口。我深深感到,“党员夫妻井”,既是继承我们党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一个缩影,又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共产党人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精神的生动体现。
  “党员夫妻井”,是我们党6451万党员最基层的一个优秀群体。其实,在我国各行各业、各条战线都有这样优秀的党员。在公交行业,有“一人苦换得万人甜”的李素丽这样的党员;在城建环卫系统,有“一人脏换得万家净”的徐虎这样的党员;在居民街道,有“一心为民谋利益”的党员干部吴天祥和民警邱娥国;在广大农村,更有无数像吴金印、王廷江这样带领乡亲奔小康的农村党员……
农民常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群众认识和评价我们党,不是首先看我们党的纲领和文件有多么好,而是通过身边的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看我们党的先进性和号召力,从而坚定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党80年在人民群众中之所以具有崇高威信,就在于我们党不断涌现“党员夫妻井”这样的基层优秀党员。党以拥有大批这样的党员而光荣和自豪;人民以拥有大批这样的党员而幸福和安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