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实现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访全国政协副主席陈锦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6-27
第9版(国民经济)
专栏:“七一”访谈话经济之二

  实现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访全国政协副主席陈锦华
本报记者王彦田
“七一”访谈话经济之二
  建党80周年前夕,全国政协副主席陈锦华,就我国实现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这一话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计划经济有其历史作用
  陈锦华曾任上海市常务副市长,直接指挥过宝钢的建设,是我国最大的工业企业——中国石化总公司的首任总经理,担任过国家体改委主任、国家计委主任。坐在简朴明亮的办公室,陈锦华回忆起几十年在经济建设一线工作的经历,感慨万千。
  谈到新中国经济建设工作,陈锦华强调: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能简单否定计划经济的成就和作用。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底子极端薄弱,百废待兴。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集中经济力量才能发展一些国家急需的工业项目。搞计划经济虽然是学习了前苏联的经验,也是适应当时中国实际情况的。
  陈锦华回忆说,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有过三次大规模的引进。第一次是从前苏联引进的,就是大家所说的156个项目;第二次是在“文革”中,与西方国家的大公司合作,用了40多亿美元,主要是建设大化肥、化纤项目;第三次是打倒“四人帮”后,以宝钢为首的22个大项目。陈锦华参与了后两次大引进,感受深刻。他说,这些项目,是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没有这些项目的集中投入和建设,就没有我们的现代化工业基础。而一个较强大的工业基础,又是我们改革开放,开展对外合作的基石。
  社会主义也可搞市场经济
  陈锦华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种种弊端,特别是排斥市场机制作用,不能灵敏反映市场需求,压抑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抑制了经济活力。结果导致供应短缺,生产力不能得到充分发展。要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目标,必须改革。
  他说,我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也见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伟大的转变,是我们党顺应潮流做出的英明决策。
  谈到改革开放这20多年,陈锦华说,前十年是渐进式的,后十年的步伐加快了,有三个重要的关节点。第一个是1992年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在此之前,对于处理计划和市场关系认识不一,争论很多。小平同志指出,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是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理论基础,是重大的突破。这以后,实际工作就顺了。第二个关节点是党的十四大,十四大正式确立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党、全国上下统一了思想认识,明确了前进方向。第三个关节点,就是我们多年来一直在谈判、现在即将加入的世界贸易组织的行动。加入WTO,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既是现实的,又是长远的。加入WTO,按WTO规则办事,就是按市场经济的规则办事,从而推动我们更好地参与经济全球化,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深化改革加快发展
  市场经济的优势在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市场机制可以灵敏反映社会需求,充分调动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从而大大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
  陈锦华说,现在,我们已经摆脱了短缺经济。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我们开会研究的多数问题,是解决短缺的问题,今天电不够了,明天煤不够了,后天又见运输能力短缺,成天为缺东西心焦。现在好了,交通能源已经大体上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日常用的600多种产品中,95%都是供需平衡或供多于求。建国后,党中央高度重视增加钢产量,曾发动过全民大炼钢铁。但真正解决了钢的问题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我国的经济建设不断大踏步前进。陈锦华说了两组数据。一是工业化率。我们已经建立起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化率从1952年的25.9%到2000年提高到73.6%,提高了近50个百分点,用了48年。美国提高50个百分点用了53年,英国用了52年。二是投资。2000年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已经达到32000多亿元,而1953年只有90亿,1978年只有500亿。现在的投资中,外资约占15%,也就是我们自己的投资占到了85%。这说明我们的自身积累能力大大增强了,也体现了我们在坚持了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自力更生仍然是主要的。
  采访结束时,陈锦华又强调,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在一夜间完成。实现这一伟大转变,一定要按照党中央的部署,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工作。我们的事业一定会蒸蒸日上,在新世纪创出更伟大的业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