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东方巨龙 屹立世界——胜利迈向新世纪述评之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1-03
第1版(要闻)
专栏:

  东方巨龙 屹立世界
  ——胜利迈向新世纪述评之五
  本报记者 施晓慧 刘水明
  2000年9月7日,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的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法国总统希拉克、俄罗斯总统普京、英国首相布莱尔和美国总统克林顿汇聚美国纽约华尔道夫饭店帝王厅,举行自联合国诞生后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的首次会晤。作为这次会晤倡导国的国家元首,江泽民主席备受瞩目。会晤开始前,美、俄、法、英四国领导人高兴地聚拢来并把手伸出,紧紧叠握在江泽民主席首先伸出的手上……
  时光倒流100年。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翌年9月,腐败无能的晚清王朝同11个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空前屈辱的《辛丑条约》,使鸦片战争后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跌入更加苦难的深渊……
  世纪末与世纪初两起重大历史事件,是中华民族从羸弱到振兴的生动体现。如今中国这条巨龙,历经沧桑,已昂首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弱国屈辱千般痛
  世异时移,对比今昔,人们无不感慨万端。
  老外交家凌青对记者说,100年来,中国和世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外交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后代,凌青对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有着切肤之痛。“不堪回首!”“一言难尽!”是他摇着头迭声强调的两句话。
  翻开旧中国的外交史,映入眼帘的是国家主权丧失殆尽,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中华民族饱受列强的侵略、欺凌和压迫,生灵涂炭,山河破碎。一纸纸不平等条约如同接续不断的枷锁,牢牢圈套在中国人的头上。在它们的背后,是列强可以驻军华夏,数千万同胞血流成河;是150多万平方公里疆土割让,30余处租界自成“国中之国”;是上千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民族经济的膏髓几近枯竭……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等曾提出争取民族独立与自主的主张,但在贫弱交加的旧中国,这永远是一个难圆的梦。“弱国无外交”,不只是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的仰天叹息,更是旧中国外交的真实写照!
  独立自主写尊严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惊世呐喊,标志着中国历史新纪元的开始。中国国际战略学会研究员萨本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毛泽东对新中国外交的最大贡献,是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萨本望的叔祖父萨镇冰是中国洋务运动中第一批赴英留学的海军,追求了一生强国路。他参加过甲午海战,亲历了坚船利炮救不了国的屈辱;他做过北洋政府的海军大臣、国民党政府的省长,但最后选择了新中国。萨本望说,新旧中国外交的根本区别,就是由“跪倒在地办外交”到“挺直腰杆办外交”。
  新中国建立初期,面临的国际形势异常严峻: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敌视新中国,企图以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当时中国外交的中心任务是:巩固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为社会主义和平建设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为此,毛泽东确立了执行和平外交政策三大基本方针,即“另起炉灶”、“一边倒”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公开宣布站在社会主义一边,坚决反对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彻底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势力。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与帝国主义进行的首次面对面较量,不仅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奇迹,更重要的是打出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尊严。此后,中国又全力支持越南人民的抗法战争。1954年,中国作为五大国之一参加了日内瓦会议。中国与印度、缅甸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对以强凌弱、以大欺小的旧国际关系原则的全面否定。在中国的积极推动下,1955年的万隆会议在上述原则基础上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提出了国与国之间求同存异、互让互利、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这些原则成为世界公认的指导国家关系的普遍准则。
  50年代末期,苏联将苏中两党意识形态的分歧扩大到国家关系。此后,苏联走上霸权主义道路,推行全球进攻性战略,在苏中边境陈兵百万。中国不信邪,不怕鬼,对苏联的霸权主义行径进行了坚决斗争。
  中国坚定地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争取和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正义斗争,是发展中国家最可信赖的朋友。中国维护国家权益的斗争,也一向得到它们的支持和帮助。1971年10月,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翌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开始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程。这两大事件标志着中国外交冲破了美国围筑的孤立、封锁高墙,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和平发展谱新篇
  世界战争可以避免,“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80年代初,邓小平以伟大战略家的敏锐眼光,对变化了的国际形势作出深刻分析和准确判断。这一判断是中国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的基础,也因此而对“文革”后期的中国外交政策做出一系列战略性调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曾多年编写中国外交史的薛谋洪教授认为,这是邓小平对新中国外交史的最大建树。他认为,20多年来中国外交上的最大变化是:一、由四面树敌的“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广交朋友,和为贵;二、继续高举反霸旗帜,但对事不对人,不与任何国家或集团结盟,也不与任何国家对峙,保持自己在国际上的独立地位;三、对一切国际事务,都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来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四、在处理国家关系和国际问题时,不以社会制度的异同来决定国家关系的好坏或亲疏,坚决不当头,不受一时一事所左右;五、不搞片面的自力更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方位对外开放,引进技术与资金。
  1979年1月中美两国正式建交。其后不久,邓小平亲自访问美国,实现了新中国领导人对美国的首次访问。1989年5月,苏联领导人访华,邓小平与之举行了“结束过去,开辟未来”的高级会晤。中美、中苏关系的先后正常化,为中国打开了更加广阔的外交空间,全方位开放的外交态势基本形成。
  10年前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风云突变,邓小平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方针。再一次在惊涛骇浪中稳住了改革开放的航船。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邓小平提出的关于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伟大构想。现在,中国已经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洗雪了中国人民长期蒙受的耻辱。耄耋之年的凌青先生感慨道:中美建交、中国重返联合国、香港和澳门回归,是新中国外交最大的三件盛事啊!
  昂首迈向新世纪
  世纪之交,历史赋予各国政治家一项神圣的使命---把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带入21世纪?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面对风云激荡的国际形势,创造性地运用邓小平外交思想,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以空前活跃的外交行动,开创了全方位开放的外交新局面。
  冷战结束后,世界大国关系调整较快,党中央及时作出决策,致力于发展以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大国关系,中美、中俄、中日、中欧等主要大国面向新世纪的“伙伴关系”框架已经建立,中国与主要大国的关系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
  作为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抱着与所有邻国建立和发展长期稳定睦邻友好关系的愿望,展开务实而活跃的周边外交。中国与东盟确立了面向新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与东盟10国分别签署了加强双边合作的框架文件,建立了10+3和10+1的领导人会晤机制。中国与中亚邻国建立的“上海五国”机制,在维护地区安全和促进地区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创造了50年来最好的周边国际环境,成为本地区重要的和平与稳定因素。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中国外交工作的基本立足点。近10年来,我国领导人访问了100多个发展中国家,与亚、非、拉美许多区域合作组织发展了建设性的关系,是新中国建立以来与发展中国家高层往来最活跃的时期。
  新时期的中国外交,以开放的大国姿态在多边国际组织中发挥着更加积极和建设性的作用。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全面和积极地参加了亚太贸易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方面的活动。1996年中国成为亚欧会议的重要成员,在推动亚欧各国经济合作和地区安全方面发挥着积极的影响。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中国从大局出发,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为稳定国际金融形势作出了贡献,国际社会普遍称誉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在联合国舞台上一贯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在日内瓦人权会议上,9次挫败了美国等提出的反华提案。世纪之交,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脚步声已经清晰可闻。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国的发展,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在新的世纪里,一个坚定不移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中国,将为建设人类的美好未来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