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智力广交会”——留学人员的多维舞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1-04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智力广交会”——
  留学人员的多维舞台
  本报记者 黄幸群 王可
  3天,2000年12月28日至30日,第三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十分活跃。众多的与会者依依不舍地相互道别,相约着下一次的再见。在这个被称为“多维舞台”的交流会上,留学人员和内地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很好地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沟通,其形成的聚集效应将远远大于会议本身。
  与会留学人员3年翻3番
  中国留学人员科技交流会由人事部、教育部、科技部和广州市政府共同举办,是专为海外学子搭起的一个集科技成果、人才和资金互动的交流舞台。这个设想最初由广州市政府提出并一直实施具体操作,由于这里有已经成功地举办了88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的良好纪录,这个盛会获得了“智力广交会”的美称。
  从1998年至今,“智力广交会”每年一次,从海内外前来与会的留学人数逐年倍增——300,600,到这次1200多人!至于为什么受欢迎,内容极为重要。这次就有生物技术论坛、高校校长论坛、青年科学家论坛等,有企业界和留学人员极为关注的创业风险投资推介会,有留学人员畅所欲言的成果汇报会等。总之,每一天都安排得满满的。来自中科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哈佛大学等高等院校的著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系列活动,演讲者中不少是中科院院士、首席科学家。
  从博士到“波士”大有人在
  留学人员学成回国本不算新闻,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每个时期都有,他们在新中国科技发展史上已经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她又依旧是新闻,因为今日回来的留学人员数量之大,创业领域之广,形式之新,又与以往有很大不同。
  20年前,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倡导下,我国向外大量派遣留学人员的事业与改革开放同时起步。统计显示,全国已有30多万人出国留学,分布在100多个国家。近年,伴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留学人员回国也多起来了。
  在“智力广交会”上,我们采访了几位近年回国创业有成的人士。留美博士龚雪锋,回国不到3年,就在广州近郊一片以盛产鲜花著名的土地上,经营出了一个生产高档新型建材的企业,产值过亿利税过千万,人们说他已成功地实现了从博士到“波士”(boss)的转变。还有一位被认为是“书呆子”的留英博士王文明,回国创业即在商场上取得了不俗战绩,3年开了3个厂,事业从零起步,目前已达5000万元产值……
  当我们问及他们回国来的吸引力时,答案是共同的:永远割不断的故国乡情,要闯一番事业的向往和决心,国内孕育着潜力巨大的发展商机。
  “智力广交会”各方都得益
  据不完全统计,这次“智力广交会”,又有700多个项目的合作得到了有力推进。其中广东天普生化医药有限公司、广州科技风险投资公司与美国科技环球公司签署了“新药合作项目”意向书,三方各出资1000万元合作开发糖尿病新药;一位留日博士与一家民营企业签订了建设新药开发基地协议,首期投入500万元。
  得天时地利的广东团自然收获不少,广东以外的参展团同样收获不菲。由60多人组成北京市政府团,展位一溜拉开后,气势不凡,经过60多人次洽谈后,已有15个项目签约,涉及生物、医药、信息产业、环保、新材料等。上海市组织了27人的代表团到会,共有1000多人次前往交流、咨询、洽谈。据大会组委会介绍,他们就是要把“智力广交会”打开来做,也就是要面向世界,服务全国。
  好一个“智力广交会”!它为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发展、用所学知识报效祖国提供了一个实在、便捷的途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