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博大精深外柔内刚——纪念邓小平“太极拳好”题词22周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1-05
第10版(体育天地)
专栏:太极拳系列谈(2)

  博大精深外柔内刚
——纪念邓小平“太极拳好”题词22周年
  蒙一丁
  中国人自古就有着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在太极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这种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不断地凝结着中国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最新发现和发明。
  太极拳是威力无比的搏击术。与“外家拳”相比较,太极拳的搏击方法有四大特点:一是太极拳下盘稳定、如树生根,追求静态平衡。二是太极拳注重内劲转换的灵敏,依靠筋骨肌肉结构的内调发力。三是太极拳发出的力作用在物体上时间深长,穿透力强。四是太极拳搏击时近身短打,与对方沾粘连随。
  太极拳是行之有效的健身术。其防病治病、健身强身的作用与太极拳的特殊要领有关。一是肢体锻炼。太极拳的每一个拳式既有精深的搏击涵义,又有合乎生理的科学要求。二是意识锻炼。习练太极拳套路,要求心静如水,全神贯注,以意行气,以气运身,意到气到,气到力到,可称之为高级的意识锻炼运动。三是呼吸锻炼。太极拳采用腹式呼吸,使胸部宽舒,腹部松静而又充实。
  太极拳是独树一帜的养生术。太极拳在扬弃道家“内丹术”的基础上,创造了太极拳内丹功,使太极拳在搏击时具有了强大的爆发力和抗击力,与此同时,还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养生效果。
  太极拳是辩证哲理的实践术。我国具有悠久的辩证思想传统,在先秦哲学史上,辩证思想就形成了两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一个是《老子》,一个是《易传》。太极拳全面地承袭了《老子》和《易传》的辩证法思想,程灵洗在《观经悟会法》中云:“太极拳非纯功于《易经》不能得。以《易经》一书必朝夕悟在心内,会在身中,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有人所不知而己能独知之妙。”王宗岳的《太极拳谱》更是一部通篇贯穿着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哲学文献,他用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推演太极拳理论,解释阴阳、动静、刚柔、快慢的关系,指导太极拳实践,使太极拳成为中国古代辩证哲理结出的丰硕成果。
  太极拳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孕育、生长和发展,受到中华民族特有文化素养精深内质的熏陶,这是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对太极拳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情感的根本原因所在。
  迈步如履薄冰,无滞重感。这是要求在进行太极拳套路锻炼的时候,用一条腿支撑全身,另一只脚轻轻擦地探出,踏实后再重心前移。这一要领反映出中国人做事谨慎、小心、一步一个脚印的认真态度,既要避免不必要的闪失,又不能踟蹰不前。
  挥臂如棉裹铁,无轻浮态。这是要求在进行太极拳套路锻炼和搏击、推手的时候,要沉肩坠肘,贯注内劲,不顶不丢。这一要领反映出中国人含蓄内向、外柔内刚的性格特征,注重充实自我增强自我,而不尚浮华,不嗜张扬炫耀,有傲骨没有傲气。
  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至。这是要求在进行太极拳套路和内丹功锻炼的时候,心无杂念,精神专注,认真体悟气的运行。这一要领反映中国人踏实、细致、求真、务实的思想品质,做事情就要追求做得更好,做出成效,而决不自欺欺人。
  运劲如百炼钢,无过不及。这是要求在进行太极拳套路锻炼的时候,架式工整到位,不用僵力,不丢捧劲。这一要领反映出中国人有着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在遇到问题时,既敢于果断处理,又留有充分余地,善于全面准确地把握事物运动规律。
  走架如行云流水,无断续处。这是要求在进行太极拳套路锻炼的时候,慢中求静,静中犹动,式式相连,一气呵成。这一要领反映出中国人对真、善、美境界的追求,热爱和平、热爱生活,与人为善。
  较技如雷似电,无坚不摧。这是要求太极拳在搏击、推手的时候有人当无人,蓄势如张弓,发劲如放箭,气沉丹田,气贴脊背,气达四梢,瞬间爆发出巨大的力量。这一要领反映出中国人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一往无前的坚强意志和英雄气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