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拥护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 粮食定量供应对国家对个人都有好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8-28
第2版()
专栏:

  拥护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
  粮食定量供应对国家对个人都有好处
  蔡鉴远
在北京龙须沟畔,这些日子来居民们谈天的兴趣,经常集中在粮食定量供应办法上,家庭主妇们特别谈得津津有味。他们这里从八月份起就试行了这个办法。
“人民政府想出的这个办法,我看很好。按户定量核实供应已经给了我们一些好处,现在按人分等定量供应,对我们好处更多。”住在牟家井十一号的妇女于桂荣,当我问起她粮食定量供应的情形时,她肯定地这样对我说。
于桂荣家共三口人。她丈夫是京西矿务局的工人,每月例假时回家一两次。再就是她公公,一位六十二岁的老人,可是还三天五天地去拉一次煤屑卖,身体好,食量不小。今年一月到五月,她家平均每月买粮食七十三斤,每月总剩余十来斤。六月份粮食按户核实供应时,她家计划是六十二斤。七月份,她丈夫因为工作关系暂时不回家,计划核实六十斤。这两月,她公公都担心不够吃,实际都够吃了。于桂荣说:“可是有没有浪费,心眼里是稀里胡涂的。”八月份公布了新办法,按标准她是二十八斤,她公公也是二十八斤,合计五十六斤,比七月份少了四斤。
“够不够吃?”我问。
于桂荣朗爽地笑起来,说:“我心眼里不再稀里胡涂了,该节约的就注意节约。我已经盘算过,够。”
“你公公有没有意见?”
“其实,他老人家的老习惯还在心眼里没丢掉。”于桂荣接着说:“过去,一有个钱,他就叫买粮食去,总觉得应该存点粮食。不久以前,他还叨念着‘粮食那能每月吃光呵!’我告诉他,现在不用存粮,咱人民政府安排得好好的,有的是粮食。每月吃光,接着买正好。我丈夫也给他说道理,现在确实够吃了,他也想通了。”
邻居的妇女牛素芬抱着一个小女孩走来。她听我们谈的是粮食定量供应的事,也就一起谈起来。她告诉我,她家住在牟家井丙六号,也是三口人。她丈夫在中央生物制品检定所工作。实行粮食按人定量供应,她二十八斤,她丈夫三十一斤,孩子八斤,合计六十七斤。她说:“足足够吃了。”停了一下,她又说:“够吃不说,这新办法还有别的好处。”
我问这新办法到底有什么好处,牛素芬说:“每月收入是一定的,现在每月吃的粮食也一定了,就可以更好地安排生活呵!”
“这办法教咱节约了粮食,不再稀里胡涂乱蹧蹋。省了粮食对国家对咱个人都好。”于桂荣也插口说:“现在按干活轻重和年龄大小分等定量,也很合理!人民政府最先想到的就是咱劳动人民。”
于桂荣又说,实行了这新办法,人民政府供应粮食的计划性更加加强了,可以更好地保证国家经济建设,并且管理起来也方便了。牛素芬接着说:
“就粮食用户说,也省事了。过去按户核实,要每月每月费手续,现在只一次就定了。”
为了了解更多的情况,我又到了北坛根十二号陈秀清家。她家是做鞋子的个体手工业户,共五口人。陈秀清告诉我,她丈夫是主要劳动力,粮食定量三十二斤;她除了家务以外也帮着丈夫做,二十八斤;读中学的女儿和儿子各三十五斤;还有在小学的儿子二十八斤。五人合计一百五十八斤。可是六、七月份按户定量核实供应时,她家只一百四十斤,现在多了十八斤。
“多出十八斤怎么处理呢?”我问。
陈秀清说:“调剂给少的,多了咱没用。”
她接着解释说,不调剂给别人,就容易浪费掉。她家为此开过家庭会议,全家一致同意给别人。孩子们还说,要妈妈以后做饭也按一定计划,不多做,他们保证不再要每顿多下的熟食来零吃。这样,孩子可以少生病,还可以节约。
陈秀清很忙,我就又到了后池西街八号周婉青家。
周婉青家也是五口人。粮食按户定量核实供应以后,六月份她家买粮一百二十五斤,七月份买粮一百二十斤。两个月都不多不少,刚够吃。八月份按人分等定量:周婉青是二十八斤;她丈夫三十二斤;她公公二十八斤;还有两个孩子,五岁的女儿十四斤,不满三岁的儿子八斤。合计一百一十斤,同七月份比,差了十斤。
“差的怎么办呢?”我问周婉青。
她说:“贾云青家调剂给我们二斤,栾淑贤家也调剂给我们四斤。”
我问:“不是还差吗?”
“还差三、四斤,‘克服’着点可以过得去了。咱以前做饭常常没计划,浪费免不了。比如孩子随便要,大人随便给,吃不了就蹧蹋了。现在就算紧一点吧,多吃顿馒头,少吃顿过水面,不就可以省面?淘米不搓,既营养,又可以多出饭;就掺点土豆、白薯吃吃,也是很好的。同样粮食,省不省,好吃不好吃,全在做饭的人,只要一细想,办法有的是。”周婉青对我举出许多节约粮食而又好吃的办法。她是一位很能开动脑筋找节约办法的家庭主妇。她还说:“过去是挣钱有限,吃粮没数。现在人民政府想出了这个办法,咱在粮食上省了钱,可以多制件衣服穿穿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