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吃了黄米糕,行事步步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1-06
第7版(大地·副刊)
专栏:多味斋

  吃了黄米糕,行事步步高
  王瑛
  民谚云:晋北三样宝,黄糕、大炭、老皮袄。
  黄糕是晋北乡间的上等饭食。一九六八年插队到晋北一个偏僻山村里,大队干部招待我们的头一顿饭就是“黄糕泡肉”。我们不会吃,村里人就教给我们用筷子积(夹之意)碎蘸着(肉汤)吃。
  黄糕是用黄米(黍子去皮后)的米面蒸熟而成的。它的加工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先把经过笼屉蒸熟的糕面扣进一个陶瓷盆里,双手蘸一下冷水,反复揉按,盆子里便出现了光溜溜、黄澄澄、圆突突的一大块黄糕,再用铜铲子一块一块铲到碗里……
  黄糕的升级就是炸油糕。把蒸熟搋好的黄糕,趁热拍成圆片,包上菜馅儿或豆馅儿再下油锅炸,就成了炸油糕。炸油糕是晋北地区待客人的上等茶饭。平素,乡下人是很少吃的。一般是逢年过节、婚宴寿诞、搬家迁居,有客远方来才吃油糕。油糕的谐音是“佑高”———佑其步步高。正如老百姓所言:吃了炸油糕,行事步步高。谁家吃炸油糕,常常要给邻居送上几个,表示友谊。
  乡下人永远是务实而节俭的。油糕只是听名,素糕才更实惠。经过四年多的乡下生活,我和老乡们有了共识:黄糕泡羊肉(小雪到大雪间宰杀的羊最好)口感好,味道香,吃进肚里最舒服。而炸油糕就逊色多了,主要是胡麻油的高温破坏了黄糕的原味,本来面目没有了,用油脂催起一层虚假而又诱人的金黄色泡泡。
  黄糕,尤其是当年产的新黍子,用青石碾碾出黄米,用黄米面粉蒸出的黄糕,色泽金黄,筋而不粘,用筷子夹上一小块儿蘸上肉汤儿,几乎是整囫囵儿就咽下去了。我们初吃黄糕,放在嘴里来回嚼,嚼来嚼去咽不下去,说这东西不好吃,乡下人就在一边忍不住地笑。
  黄糕何以成为乡下人的看家吃食?有句乡谚可以解颐:三十里莜面四十里糕,十里稠粥饿断腰。饱饱吃上一顿黄糕,能坚持走四十里路也不觉得饿,也很耐饥的莜面就逊色些了。因此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下人喜欢它也就不奇怪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