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昆明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1-08
第11版(专版)
专栏:地方形象展示

  昆明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九五”期间,昆明市按照“九五”计划确定的工业经济增长的各项目标要求,紧紧围绕国企三年改革与脱困目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以企业工作为中心,强化责任,狠抓落实,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加快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各项经济增长目标完成较好,对“九五”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九五”期间,全市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1069.05亿元,年平均增长9%,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823.42亿元,年平均增长10.5%,其中市属工业累计完成1612.65亿元,年平均增长14.7%,保持了二位数的较高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全市的增长速度。五年间,工业内部经济结构得到了较大调整,国有、集体、其他经济类型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95年的61.5∶26.9∶11.6调整为32.4∶24.5∶43.1。股份制经济、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在国有及非国有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中,工业产销率达到98.1%,比“九五”计划目标96.0%高2.1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11.6%,比“九五”计划目标8%高3.6个百分点。“九五”期间,昆明工业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效益比“八五”期间有了明显改善,为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的实现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坚持从整体上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方针,把改革和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相结合,紧紧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个深化企业改革的核心,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九五”期间,昆明市列入三年改革脱困实施《规划》的市属71户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有60户市属国有大中型企业完成规范的改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机制运行,完成率为85%;95%以上国有中小型企业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制改组,为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一批国有中小型企业实行了股份合作制,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取得较大进展,实现了新的突破。47户企业进行以企业用工制度、分配制度和干部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自主经营的试点,在制度创新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优化资本结构成效显著,企业活力逐步增强,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形成。自1996年昆明市列入全国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以来,全市先后有40户企业实施破产,39户企业被兼并,15户企业实施减员增效,共盘活存量资产54.27亿元,4万多名职工得到妥善安置。通过实施兼并破产、减人增效,计划内、外项目共冲销呆坏账金20亿元。对中小型企业,积极开展了企业不良资产的调查和剥离工作,据统计,银行剥离签约清算工业企业可疑类呆滞贷款,剥离额127101.151万元。市属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由1995年的70.3%下降了14.5个百分点,为55.8%左右。在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工作中,一是坚持“鼓励兼并、规范破产”的原则;二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灵活处理破产企业部分难以追索的债权,避免、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损失;三是把优化资本结构工作和企业结构调整,实施“抓大放小”战略结合起来。
  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结构调整步伐。1996年以来,昆明市市属工业完成技术改造重点项目100项,完成投资总额近60亿元,比“八五”增加45亿元,比“九五”企业技术改造规划确定的投资总额超出20%,竣工技改项目69个,新增产值80亿元,新增税利17亿元。通过技改,企业的生产手段和生产规模得到较大提高,开发了4100QB高速柴油机、铁路牵引变压器等一批拳头产品。其中,1998—2000年累计完成技改投资39.637亿元,有46个项目竣工投产。全市75户市属大中型国有企业生产设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达到22.6%,国内先进水平的达到11%,比“八五”分别提高了21和3个百分点。市属工业企业重点新产品开发年均50项,地区内企业评为省级名牌的产品有71个,市属企业评为省级名牌的产品有28个,分别占全省名牌产品的50.4%和19.9%。技术创新已成为昆明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强措施,抓管理,增效益,企业扭亏脱困工作取得成效。1996年以来,昆明市对国有大中型重点困难企业脱困和地方国有企业扭亏增盈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强化扭亏增盈目标责任制,组织企业开展“学邯钢、抓管理、增效益”的活动,强化内部管理,扩大销售,分流富余人员,同时给予必要的资金扶持。近五年来,财政、金融等部门对部分困难企业采取“财政贴息、银行贷款”,支持了一些产品有市场的项目,缓解了部分企业的困难,使一些企业走出了困境。几年来,特别是在1998、1999年经济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全面完成总产值、产销率、实现利润、成本费用利润率四项经济效益考核目标,较好完成了扭亏增盈任务。列入国家和省重点考核的21户国有大中型企业实现初步脱困,全市199户地方国有工业企业的亏损面控制在20%以内,亏损企业亏损额大幅度下降,实现税利的增幅达10%以上。
  再就业工作不断深化。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到2000年10月,全市下岗职工累计79109人。由于规范了职工下岗程序,进一步完善了实施再就业工作的配套政策,建立了再就业服务机构325个,共分流安置再就业55744人,累计分流安置再就业率达70.5%。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和离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实现了按时足额发放,做到“两个确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