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县域经济健康发展的新格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1-09
第9版(理论)
专栏:工作研究

  县域经济健康发展的新格局
  吴天君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已迈上了一个大台阶,商品短缺状况基本结束,市场供求关系和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合理调整生产力布局,积极推进城镇化,促进地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作为实现这一协调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按照“政府创造环境,多元发展经济”的思路,实现从管理体制到组织方式、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构建以农业为基础,二、三产业为主导,城乡一体,政治、经济、文化功能完备的县域经济新格局。
  确立以市场为中心的发展观,建立经济发展的新机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日益明显地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因此,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树立以市场为中心的发展观,合理调整经济结构和区域生产布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与此同时,应按照市场经济规则,通过对经济结构、所有制结构、社会组织结构的调整,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机制。一是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引进和发展新兴产业,使区域产业发展从过去一般水平上的数量扩张转向提高竞争能力的整体升级。二是适应多层次性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形成多样性的所有制结构。三是把“强县富民”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目标。
  把小城镇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加快城市化进程。乡镇企业向城镇集中,或在乡镇企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方形成新的城镇,已成为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但由于当前不少地区小城镇建设滞后,自身的吸引力和容纳能力都较小,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不强,不仅难以引进外部资金、人才、技术,而且域内生产要素外流的现象也逐渐增多。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发展小城镇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由之路,从现在开始即对小城镇建设进行超前引导,科学规划。一是按照“膨胀县城、发展城镇、整体规划、稳步推进”的指导思想,最大限度地利用既有基础资源,以县城和重点镇为突破口,吸引农民到城镇居住,逐步带动二、三产业向小城镇集中。二是坚持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根据当地实际和自身优势,编制小城镇发展规划,真正使小城镇成为一定区域内经济增长的核心。三是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企业和个人相结合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鼓励企业、外商和个人参与小城镇的开发和建设。
  高度重视市场体系建设,以流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目前,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与城市大市场之间联系的关键环节是流通问题,要实现城乡联动,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克服农产品流通这一瓶颈制约。首先,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专业和综合批发市场,积极培育信息、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市场。在农村要逐步形成以专业批发市场为龙头、生产要素市场和集贸市场为基础的市场网络。其次,积极培育农村流通组织、流通大户和经纪人队伍,由他们来引导农民种养什么和发展什么,带动农民走向市场。其三,围绕大宗农产品的优质化,建立市场化运作的生产经营新机制。确立抓生产先抓流通的观念,以流通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
  实行全方位开放,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在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的形势下,县域经济特别是中部地区的县域经济应当实行全方位开放,以乡镇企业为依托,在东引西进中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以让出部分市场为代价,引进东部资金、技术、人才、品牌和经营管理经验等,加快本地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西部地区开发空间大、资源丰富,中部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区位、市场的比较优势,引导各种所有制企业到西部地区创办实业,拓宽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同时,鼓励、支持企业和劳动力走出去经商、引资,走出去发展、创业,努力开拓劳动就业的新天地,为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加快工业化进程积蓄后劲。
  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一是推进县乡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角色真正界定到规划、指导、协调、服务、监督和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上来。切实转变工作方法,使经济工作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县、乡政府要大力精减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二是稳步推进并乡建镇工作。现在不少地区乡镇过小过多,应当结合县、乡机构改革,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这项工作。三是依法行政,切实减轻农民和企业负担。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切实加强农民负担专项治理工作,把“减负”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同时,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提高服务质量,清理对企业的不合理收费,从而有效遏制加重企业负担的行为,切实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促进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