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电子政务”事半功倍(图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1-10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教科文卫聚焦

  “电子政务”事半功倍
本报记者任建民单向前
两个多月前,在网上得知人事部招考国际职员后备人才,某报社记者小王马上登录到人事部刚刚开通的网站,按照上面的提示下载了一份报名表。逐项填写后,点一下提交键,表格就交到了人事部考试中心。两天后,一份电子邮件到达她的邮箱,通知她已经通过审核,可以参加笔试了。
  “太方便了!”小王由衷地感叹。与她深有同感的,是和她一起参加这项考试的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多名考生。
  对于这一点,人事部国际合作司的工作人员也很满意。他们说,通过网络招考报名,不仅使选人部门有了更大的挑选余地,也使公众得到了公平竞争的机会。
  难题催生“电子政务”
  以往跟人事部门打交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天津一家电视台工作的张翼为了了解双学士在职称方面享受的待遇,可没少跑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他才找到人事部的相关文件号,把那份宝贵的文件从单位人事部门的柜子里“请”出来。
  人事部门也有人事部门的困惑。有一次,世界银行想从中国招一批职员。相关系统推荐了38人,结果一个也没有被录取。怎样才能选拔出真正有能力的人呢?
  去年6月,时任人事部部长的宋德福提出推行“电子政务”,要求选择与人民群众关系密切、社会关注的有关业务,进行网上办理,并通过网络进行监督和管理,最终实现信息发布、网上办理、监督管理的一体化。人事部办公厅和信息中心马上组织两路人马分赴上海、广州取经,再结合了解国外的经验,一个“电子政务”实施方案很快出台了。
  六项业务初见成效
  人事部推行的“电子政务”主要内容分两个部分:一是建立人事部互联网网站,提供人事信息服务,包括建国以来能向社会公开的人事政策法规、人事政策研究及调研成果、人才规划、人事统计等信息,可以公开发布的国务院任命的各类人员信息;二是部分审批业务实现网上办理。原则上能在网上发布的信息都要在网上发布,能在网上办理的各项审批、备案业务都要逐步实现网上办理。
  首批推行网上办理的业务与项目主要有六个:除了上面提到的国际职员后备人员招考以及已经进行的公务员考试录用外,解决干部夫妻两地分居审核备案已经在部委内部网上进行,留学人员回国安置网上办理也已开展。马上要进行的是军转干部网上发布安置计划,军转干部和用人单位网上双向选择,经审核审批后,网上发出报到通知和落户通知。
  最早进行的试点,是在内部网上办理干部夫妻两地分居审核备案工作。这项工作面向国务院各部门及中央管理企业近200家,要处理的材料每年多达几千份。以往手工处理时,从科员到副处长、处长、副司长、司长,层层传递,每个人桌子上都堆满了材料。实行网上办理后,办公桌的负担轻了,外单位也减少了老跑人事部的车马负担。处理完毕后,电脑会自动生成调令,发送部委人事部门并同时抄送公安部门。不符合条件的报不过来,符合条件的不用催、不用跑,减少了人情因素,提高了办事效率。
  国际职员招考是在因特网上公开进行的第一项业务。在对全国3000多名报名者有条不紊地处理后,大家的信心更足了。公务员招考前,人事部网站进行了紧急扩容,带宽从128K增加到了256K。但在网上报名的8天中,访问人数超过了40万,信息中心马上采取开通镜像站点等手段,分流部分访问量,有效解决了线路拥堵的问题。
  政府带头普及网络
  推行“电子政务”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尽量让社会公众少跑机关、少等时间。
  “电子政务”的推行对“政府上网”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网上办理两地分居手续初期,人事部对其他部委和单位的相关人员培训时,有些部委没太当回事。但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开始主动找上门来,要求加紧对自己的培训。网上招考公务员也带动了其他部委的信息化工作。
  “电子政务”的推行对全民网络意识的提高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不少人主动为子女、亲友上网查询、报名,不懂的地方打电话到人事部询问。不仅免去了长途奔波所耗费的人力物力,不少人还因此学会了上网。明年人事部准备把海关等垂直管理系统录用工作人员的报名等工作也放到网上进行,从而进一步扩大公务员网上招考的规模。“电子政务”还将逐步推行到各地人事部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