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友谊永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1-11
第3版(国际)
专栏:通讯

  友谊永存
本报记者傅旭王芳
友谊之珍贵,在真诚,更在长久。中国人民与印度友人柯棣华大夫的友谊就是令两国人民永远感怀的友谊。李鹏委员长在抵达孟买的第二天,即在下榻的泰姬陵饭店亲切会见了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柯棣华大夫的亲属。
1月10日上午,当李鹏和夫人一行步入接见厅时,柯棣华的亲属立刻迎了上来,献上一束鲜花,表示对中国贵宾和中国人民美好的心愿。他们中年龄最大的是柯棣华的弟弟维塔尔·柯棣华,今年已81岁高龄。李鹏委员长与他握手,互致问候,共同回顾起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友谊。
1938年,在日寇烧杀掳掠中国人民的血雨腥风中,印度国民大会执行委员会派遣一支医疗队赴华,援助中国抗日,柯棣华大夫就是其中的一位。这位医科大学毕业生作出的这一决断,使他失去了获得更高学位的机会和待遇优厚的工作。
战斗在中国的5年间,不知有多少伤病员在柯棣华大夫的手中重获新生,仅在一次13天的战斗中,经他亲手治疗的伤员就达800多名。5年的战斗生活,把柯棣华的命运与中国人民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他不仅与一位中国姑娘相爱结婚,还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2年,在柯棣华逝世后,毛泽东主席亲笔书写条幅纪念。中国领导人对柯棣华的亲属也十分关心,1996年江泽民主席访印时,曾专门委托人看望了他们。今天,李鹏再次与他们会面,双方如久别的亲人相逢,倾吐心声。
回顾往事,李鹏深情地说:“柯棣华大夫到中国后,先到延安,后去前线。他在延安时,我也在。虽然没有和他见过面,但我们一同生活在那块土地上。正因为如此,我对柯棣华大夫始终感到非常亲切。”
李鹏说:“在抗日战争那场反对侵略的正义战争中,人民最终取得了胜利,这场胜利是对像柯棣华大夫这样的国际主义战士最好的告慰。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21世纪,对于中印这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正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他说,我这次来印度访问,就是为了增进两国间的信任,加强合作。希望你们中不论是柯棣华大夫的兄妹,还是下一代,都能为中印友好合作做出贡献。”
柯棣华的兄妹们大都多次访华,有的还在中国学习过针灸,对中国和中国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这些年来,他们经常举办演讲会或图片展,向印度人民介绍中国,以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柯棣华的弟弟代表大家向李鹏委员长和中国人民表示亲切的问候。他说,中国领导人对柯棣华的工作给予了很高评价,也十分关心我们这个家庭,我们十分感谢。
听说柯棣华的亲属中的年轻一代特别希望到中国访问,李鹏十分高兴。他说,我们会满足你们的愿望,邀请你们到你们前辈工作、生活过的地方去看一看。
对于中国人民的这份友情,柯棣华的亲属一直铭记在心。当柯棣华的弟弟拿出一帧条幅展现在大家面前时,在座的人惊喜地看到,原来这是柯棣华大夫逝世不久,毛泽东主席于同年12月29日亲笔书写的,他们精心保存至今。
会见即将结束时,柯棣华四妹的孙子请李鹏签名留念,委员长欣然应允。在这纸张已经发黄的小本子上,记者看到了叶剑英、聂荣臻等中国领导人的签名,还有中国作家和柯棣华的同事的签名,最早的写于1957年。在小本的前边,是柯棣华和夫人的照片。
看着这位年轻人小心翼翼地收起了红皮小本,记者感到,他将这份友情已郑重地珍藏在了心底。(本报孟买1月10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