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地球村”断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1-11
第7版(国际)
专栏:漫步地球村

  “地球村”断想
孙东民
  这几年,世界流行一个新词儿,把整个世界形容为“地球村”。意思是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以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各国间的交流愈来愈密,距离感越来越短,“鸡犬之声相闻”,地球缩小成一个“村”。
  既然是“村”,“地球村”的领袖们就要格外献出一份关爱。去年秋天,世界的目光投向纽约,为了探讨地球社会的和平与发展问题,各国元首、政府首脑和社会贤达聚会纽约,在联合国大厦先后召开了千年议长大会和千年首脑会议。这两大历史性的盛会都已载入了史册,为联合国增辉不少。
  如果把世界说成“地球村”,联合国便是“地球村”的缩影。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后诞生的联合国,反映了各国要和平,反战乱的心声,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自1945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至今,联合国虽说是在曲折中前行,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现在毕竟已拥有188个会员国,是世界上最权威的国际组织,其作用无可替代。
  联合国大厦位于曼哈顿岛东河沿岸,算是“地球村”的“标志性建筑”。据介绍,1946年,美国人洛克菲勒捐赠850万美元兴建,大厦于1952年正式完工。笔者所见,各成员国的国旗在联合国大厦总部前飘扬,场面十分壮观;侧面看去也确如同事周群所言,高耸的大厦是一块丰碑,半个世纪过后,如今虽已陈旧但仍不失威严。广场上的纪念物都跟和平与安全有关:打结的手枪雕塑、废炮膛组建的饰物,还有原苏联用导弹残片建成的“正义战胜邪恶”雕像。1995年江泽民主席代表中国人民赠送的象征着和平与稳定的“世纪宝鼎”,安放在东河岸边。令笔者观后难忘的是联合国大会堂正门的两幅画,一幅描写战争的苦难,挂在入口处;一幅描写为和平欢呼,挂在出口处。是表现前来联合国的与会者是为解决战争问题而来,为达成和平散会。还有一块伊朗赠送的精美波斯挂毯。据说制作者故意错织一处,留下常人看不出的败笔,寓意着人世间的“不完美”。的确,世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事物,不完美是进步的阶梯,惟其不完美,才促使人类孜孜追求。
  地球哺育了人类,但“地球村”还远非理想乡。在“地球村”里居住的有富人也有穷人,有强者也有弱者,有好人也有坏人,有豪宅大院也有破陋土屋,既有和平的创造,也有战争的劫难。受旧的秩序困扰,霸权与强权仍在大行其道,许多地区的人们仍遭受战乱与饥饿之苦。因民族、宗教、领土、资源等引发的冲突争端从未止息,分裂势力、恐怖势力不断滋事,环境破坏、毒品泛滥、难民层出,南北发展差距拉大。面对如此多的隐忧,“地球村”的村民们强烈要求尽快制定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民约村规”,期待酿就不恃强凌弱而能守望相助的良风美俗,让和平之光灿灿,扫除战争的阴霾;让春风化作细雨,以解憧憬幸福的村民们和平饥渴。
  环顾“地球村”,经济的全球化迅猛发展,跨国公司进出,对外投资扩大,各国经济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亚洲的金融危机危及世界,美联储降息瞬间使股市波动。“地球村”各个角落发生的事件,可以迅速传遍各地,世界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结为一体。“地球村”是一个“五环旗”飘扬的世界,有60多亿人口、两三千个民族居住的“地球村”丰富而又多彩。不同文明,不同制度,不同价值,不同习俗构成了多样化的世界,“地球村”的活力就在于多样性共存,“地球村”的进步在于文明的交流与借鉴,“地球村”的希望在于合作与协调;“地球村”也是个大舞台,每时每刻都在延续着生命,创造着文明,编织着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动人故事,上演着真实的或悲情或愉悦的现代剧。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需要以更多的爱心去呵护,“地球村”人应该进一步拿出智慧,实现“环球同此凉热”的理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