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同样卸一艘5万吨小麦船,过去要十几个昼夜连轴转才能干完,如今只用40个小时——感受北良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1-11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开放视野

  同样卸一艘5万吨小麦船,过去要十几个昼夜连轴转才能干完,如今只用40个小时——
  感受北良港
  本报记者夏珺
  新年前夕,记者来到位于大连湾东测的北良新港。劈山填海建成的百余万平方米港区内异常平静,只闻海风吹动波涛拍打堤岸的水声,除了前来采访的几位记者,几乎看不到什么人。一位摄影记者不无遗憾地说:“要是赶上正在装卸的场面就好了。”陪同的工作人员哈哈大笑,指着泊在岸边的一艘巨轮说:“这不正在卸从美国运来的大豆嘛,这一船就是7.5万吨呢!”经提醒我们才注意到,头上架在空中的传送带在转动,逆着传送的方向寻去,只见有一只巨大的铁臂伸进巨轮内,但仍然见不到黄豆,也听不到什么动静。若不是工作人员说明,我也以为港口今天休息呢。
  其实,这正是北良港之先进的直观表现。历经4年建成、新世纪之初正式投产的大连北良港“资历”虽浅,头上却已经有了“第一”的桂冠,例如,仓储和装卸规模亚洲第一,是一个现代化的粮食专用码头。
  据介绍,北良港是90年代初经国务院批准的“利用世行贷款改善我国粮食流通项目”的重点工程,是“东北粮食走廊”的龙头,是北粮南调散装运输大通道的主要枢纽,总投资27.87亿元人民币。
  登上8层楼高的主控塔,放眼窗外,只见由20座筒仓组成、总储量60万吨的国家粮食储备库和由130余座筒仓组成、可储存40万吨粮食的港口中转库分左右依山矗立;世界一流水平的装卸船机及全套自动化进出仓、装卸车、输送、计量、检验、熏蒸设备及火车专用线、专用车皮井然有序。开阔的港池内自然水深14米,全年不淤不冻。
  记者又来到北良港生产系统的监督控制中心——中央控制室,通过一排排、几十个电视、电脑显示屏,港口内现状一览无余,尽在掌控之中。北良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宫明程介绍说:过去十几个昼夜连轴干才能卸完一艘5万吨小麦船,如今只用40个小时;过去7天才能装满的一艘3万吨玉米船,如今只用10个小时,费用还能省一半。
  据了解,北良港自1998年开港和去年7月投入试车运营以来,已累计中转粮食67.2万吨,其中装卸进出口粮食58.6万吨。有关专家认为,北良新港的建成投产,对我国散粮运输系统的建立和粮食流通方式的现代化必将起到积极的示范和促进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