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全民族的共同心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1-12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

  全民族的共同心声
  郑熙亭
  九集电视纪录片《拯救黄河》12月底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播出后,引起巨大反响。尤其是知识界和水利战线干部职工反应更为强烈。为了收视该片,人们每天等到深夜二十三点以后,像看春节联欢晚会那样,零点看毕还要互通电话交流感慨。影响之大,出人意料。“拯救黄河”这一声震撼人心的呼叫,喊出了中国人的共同的心声。
  黄河从九十年代频频断流以来,母亲的乳汁快要枯竭了,牵动着亿万儿女的心弦。江泽民总书记曾先后六次考察黄河,接连发出治理开发黄河的号召。1999年6月17日至24日,他再一次来到黄河,行程数千里实地考察。并在郑州亲自主持召开黄河治理开发工作座谈会。此时,由制片人刘春带领的《拯救黄河》摄制组一行六人,从“入海口”开机,历尽艰辛,摄制这部电视纪录片。
  《拯救黄河》紧紧扣住了总书记指示的“防洪、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这三个方面的主题,生动地展现了黄河的历史和现状、她的千秋功过以及面临的危机。屏幕上那些触目惊心的画面,比如黄河高出地表的“悬河”险象,人们焦渴地等待土井渗出泥水的惨状,浊浪吞噬黄土地随流而去以及两岸光秃秃裸露的山原等等情景。或许是怕人们司空见惯不当一回事,制作者们采访了社会学家费孝通、长江办老主任林一山、百岁老人水电部老前辈张含英、中科院院士张光斗、工程院院士潘家铮、水利部长汪恕诚及各方面资深名重的专家和学者。该片从感性到理性,多侧面、多角度、宽领域地在画面介绍的同时,穿插访谈情况和由白岩松主持的专家座谈,其真知灼见,一言中的,展示了黄河全貌,探讨了黄河的防洪、断流、污染这三大课题。讨论了南水北调的最佳方案的大略轮廓;讨论了三门峡和小浪底枢纽工程的经验和教训;讨论了治理黄河与西部大开发的关系等等。形象生动地阐释了江总书记在考察壶口时讲的:“中西部地区一些地方发展缓慢,贫困人口多,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水。解决了水的问题,这些地方必定能够实现更大的发展”,“要下决心通过几十年乃至整个下世纪的艰苦努力,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
  从类型上看,《拯救黄河》是一部宣传教育片,但它如此耐看并能吸引住观众,主要是该片思路明确,主题深刻,取材真实,解说和座谈充满真知灼见,没有空洞的套话,夹叙夹议,深化了画面的思想意义,加强了画面的感染力和耐看性。
  《拯救黄河》在黄河治理和西部大开发成为当今中国的热门话题时播出,这就更加显示了它的现实意义,也体现了制作者们的热诚和远见。制片人刘春从未涉足过影视,这次毅然投拍《拯救黄河》完全是出于一种信念和志趣。从摄影到制作,她一直在现场劳作;拍这样大型的纪录片,她的财力实在难以承受,有限的积蓄用完了就去贷款,“砸锅卖铁也要干,为了黄河豁出去了”。这种不惜一切的奉献精神不是偶然的,该片的主题歌仅有两句话,言有尽而意无穷:“不废黄河万古流,我心依旧”,正是中华儿女对母亲河一片深情的凝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