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英伦堤岸遭受冲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1-04
第7版(国际·体育)
专栏:通讯

  英伦堤岸遭受冲击
本报驻英国记者 史宗星
当英吉利海峡彼岸兴高采烈迎来“欧元时代”的时候,一水之隔的英国却发生了反对欧元的示威游行。1月2日,一群英国人涌进伦敦金融城,聚集在英格兰银行的大门前。他们佩带黑纱,散发欧洲12国货币“死亡证书”;他们打开横幅,上面写着“病态的欧元扼杀了欧洲12国货币”;他们还弄来一口棺材,其象征意义不言而喻。示威人群中有两名国会议员,两人都拥有高贵的爵士头衔。示威组织者雷诺兹说,英国若加入欧元,其财政和货币控制权就会落入别人之手,所以他要和“英国加入欧元不可避免”的理念进行抗争。
  示威规模虽然不大,但意味深长,反映欧元流通在英国引发了更激烈的辩论。此前两天,保守党重申反对英国加入欧元的立场。该党主席戴维斯称,欧元的理念根本是错误的;作为世界第四大经济实体,英国应保持对经济的控制权,而保留英镑是英国最好的选择。欧元流通的那个夜晚,前保守党政府的一位财政大臣情不自禁地大喊一声:“我们不在其中(指欧元区),好!好!太好了!”
  与此同时,英国媒体也不惜笔墨,但各报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不同的情绪。元旦出版的《每日电讯报》头版用了这样的标题:《欧洲一头扎进了未卜领域》。该报以特别的笔法写道:“昨晚,欧元的故乡、欧洲央行所在地法兰克福又希望实现取代伦敦而成为欧洲最大金融中心的旧梦。”这家报纸认为,欧元算不上欧盟的创举,“早在希特勒第三帝国时期,德国银行就曾设想建立统一的欧洲货币”。
  种种迹象表明,欧元大潮已越过英吉利海峡,猛烈冲击着英伦三岛的堤岸。反对加入欧元的一派在竭力阻挡,不让它冲上岸来;但同时还有一股力量,正以喜悦之情迎接和利用来自彼岸的这股浪潮。
  布莱尔首相在新年贺词中对欧元表示了良好祝愿。他说,尽管英国尚未加入欧元,但英国的大部分外贸是与欧洲国家进行的,欧元流通后,贸易将用欧元结算,因此,欧元的成功对英国经济“至关重要”,“完全符合英国的利益”。
  负责欧洲事务的外交国务大臣海因接受采访时说,欧元流通有助于英国人重新认识这种新的货币,可助英国人早日作出是否加入欧元的决定。他警告说:“如果我们永远置身于欧洲单一货币体系之外,就很难想象会继续成为欧洲的决定性力量。”海因敦促英国商家接受顾客的欧元,“我们要让每年来英旅游的1300万欧洲大陆人明白,他们只要带钱来就行了。他们可以在这里花更多的钱,而不必把5%的手续费交给货币兑换机构”。
  或许是受到这位大臣的鼓励,或许商人们早就胸有成竹,伦敦一些商店在新年开业第一天便接受顾客的欧元。在繁华的牛津街,Marks&Spencer服装店值班女经理对记者说:“从今天起,我们店接受欧元。”Dixon电器店的收款员说:“顾客可以用欧元付款,但找零还得用英镑。”贝克大街杜骚夫人蜡像馆的工作人员说:“买门票和纪念品均可使用欧元,但眼下只收欧元纸币。”Sainsbury超市虽不收欧元,但它的投币小推车增加了欧元硬币装置,投1英镑或1欧元都可取一辆小车,按目前汇率看,投欧元硬币反倒更合算。
  “这是第一天,接收欧元的商店不多。不过你等着瞧,过上几个星期就会蔓延开来,”Marks&Spencer的女经理自信地说,“谁不收欧元,谁就会失去生意。”其实,这位女经理的话也适合于一个国家。地处欧洲,而不加入欧元,至少在经济上会吃亏的。仅从这个角度观察,示威者与之抗争的“英国加入欧元不可避免”的理念,恐怕是无法阻挡的。(本报伦敦1月3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