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怎么还有“代金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1-04
第9版(假日生活周刊)
专栏:周末闲话

  怎么还有“代金券”?
晓白
  元旦、春节,正是人们探亲访友、馈赠礼品的时候。
  我的一个朋友在企业做公关。这阵子,她正忙着给关系户们派发“代金券”。我问她:去年国务院纠风办一纸禁令下来,代金券不是早就绝迹了吗?朋友摇摇头。她向我展示了这种代金券的用法:到指定的商场购物,拿着售货员开的交款条到商场地下一层指定的柜台,用代金券付账。代金券上只印有“提货单”字样,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面额。
  随后,我在广东的一些报纸上看到类似的新闻:代金券卷土重来,地方政府再发禁令。
  代金券已被禁多次,还记得去年禁的时候声势浩大,各相关单位、个人表现也十分配合。原来又是白忙一场。细想想,有关部门这种“一禁了之”、“下不为例”的做法,代金券再次出现就不奇怪了。
  我们听到的“禁令”常常是这样的:发放的机构不许再发放,已发放的代金券在某月某日之前妥善处理,下不为例。怎么“妥善处理”?大家都急匆匆、乐呵呵地将手里的代金券赶在某月某日前送出去、消费完。如此“禁令”,对发放方而言,谈不上任何惩处,对消费方而言,也没什么损失。一再地“下不为例”,“禁令”的约束力大打折扣。禁又怎么样?今年再发又如何?最多再来一次这样的禁令。
  代金券扰乱金融秩序、影响税收,甚至滋生腐败,危害的确不小。但代金券的出现首先是种经济现象,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各种各样的代金券广泛存在。对一种经济现象,希望通过一纸行政命令来“一禁了之”,本身就不太可能。更何况,如果一个问题多少年未能解决而且比较严重,这个问题可能十分复杂,要解决它,又怎么可能一下子就根除。换个角度,如果可以靠一个行政禁令来解决,那问题早就解决了。
  不过我们还是看到有关部门对各种复杂的经济现象一再地“一禁了之”:代金券之外,还有全国各地奉命关掉的音像城,一些地方全面取缔的马路市场……反反复复地封查与开张,是不是需要把这作为新情况新问题作一番比较透彻的研究解决。
  疏导比禁止更重要。就代金券而言,加强税收管理、规范财务审计、完善监督体制等做法,似乎更有意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