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阅读
  • 0回复

优美的民间舞蹈——南斯拉夫“科罗”民间歌舞团演出观后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9-02
第6版()
专栏:

优美的民间舞蹈
——南斯拉夫“科罗”民间歌舞团演出观后感
中国舞蹈艺术研究会主席 吴晓邦
八月三十一日晚上,我们怀着由衷的敬意和愉快的心情,参加了南斯拉夫“科罗”民间歌舞团在北京的演出开幕式。
在这个晚会上,“科罗”民间歌舞团表演了十七个舞蹈节目、一个民间乐器演奏节目和一个民歌演唱节目。这些节目包括了塞尔维亚、门的内哥罗、马其顿、波斯尼亚及黑塞哥维纳、克罗地亚五个人民共和国内各族人民的歌舞,反映了南斯拉夫各族人民的朴实、勤劳、活泼而又勇敢的民族性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自始至终以极大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我们。
“科罗”民间歌舞团演出的节目给中国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从演出中,我们深深地感到该团艺术指导奥尔珈·斯科夫兰和布里沃埃·普特尼克两位同志在民间舞蹈的选材上是十分严肃的。他们对每一个共和国的民族舞蹈,都是以十分认真的态度去研究和选择其中最有特点的舞姿和动作来加以整理和创作的。他们根据民间舞蹈的本来面目成功地反映了南斯拉夫人民的生活。从“毕洛特近郊舞”、“门的内哥罗舞”、“斯科阜近郊舞”、“塞尔维亚舞”等舞蹈中,我们可以看出演出指导运用了怎样精心细致的手法,简炼、明确而又美好地将各种舞蹈有区别地整理出来。在舞蹈中,他们并不把唱歌和舞蹈截然分开,而是载歌载舞。这样,经过整理加工的民间舞蹈,仍然不失它们的本来面目,使人感到质朴而又优美。“古典波斯尼亚哑舞”虽然不唱歌也不用乐器伴奏,但完全透露了年青人心里蕴藏着的热情,这种热情不需要音乐或歌唱也能表现出来。像小伙子用力振动姑娘的双手,想知道他的未婚妻是否健康,是否刻苦耐劳这样的内容,艺术指导奥尔珈·斯科夫兰在这里大胆地放弃了过去对舞蹈上一般的解释,而是在民间哑舞的基础上,根据对人们心理的刻划,通过内在的节奏和动作中强弱的振幅面去表现这一舞蹈内容的。这样就可以在选择材料上不致为原来材料所限制,同时在整理加工上又发展了原来民间舞蹈中哑舞的形式。“门的内哥罗舞”内,不用音乐而用演员的歌声伴舞,使舞蹈所表现的争取自由的意义更加突出了。
除选择材料上的严肃性外,我还感到“科罗”民间歌舞团在改编和创作上是有独创性的。如“莎达舞”的处理,根据南斯拉夫境内阿尔巴尼亚族代表性的民间舞蹈,艺术指导在这两位演员的表现上保留了原有舞蹈中的优美特质,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对于年青姑娘向自己的情人显示她从事一切家务中体贴入微的心理状态,和刻划情人的急躁情绪这两方面来说是十分微妙的。在“弗拉希民族竞赛舞”、“卡坦格舞”、“布聂瓦茨‘科罗’舞”、“都依舞”和“斯拉夫及萨瓦河流域克罗地亚民间舞”的表演中,男女的心理描写细致生动,节奏上的对比变化很多,也运用得很自然。
“寿朴民族舞”、“巴拿特近郊竞赛舞”和“格米特舞”是这次该团演出中的男子舞蹈。演员们的技术很高,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科罗”民间歌舞团平日排练工作的严格。这和该团艺术指导上的严肃性和独创性也是分不开的。特别在“格米特舞”,它描写一百年以前在马其顿的丛山中进行了人民反对土耳其统治,争取祖国解放战争中的复仇者格米特人民游击队的斗争和生活片断。这个舞蹈令人兴奋的地方,就是使人如实地感到了斗争的坚苦和激烈,敌人是顽强到底的,可是马其顿人民比敌人更顽强。同时,这个舞蹈无论在选材上形式上都是非常完整的,它的内容更是深深地打动了中国的观众,使我们也联想起我们过去反抗日本法西斯的游击战争。
“科罗”民间歌舞团的民间乐队,演奏技巧很高,他们和舞蹈家的表演配合得如此密切,正是天衣无缝找不到一点空隙。
感谢南斯拉夫的艺术家们为我们做了这样精采的演出,使我们看到了丰富多采的南斯拉夫各族人民的歌舞艺术。我们相信,这种文化艺术的交流,将增进我们两国人民间的了解和友谊。(附图片)
门的内哥罗舞 阿 老速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