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汽车消费亟需改善软环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1-21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观点

  汽车消费亟需改善软环境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贾新光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就在寻求新的消费热点,但是限制汽车消费的政策却没有大的改变。汽车消费政策从1992年就开始起草,至今尚未出台,不但延缓了我国私人汽车消费热潮的到来,也制约了内需的扩大。●税费和金融环境的改善将有利于迅速释放潜在的汽车消费能力,形成鼓励购车、方便购车、车价负担合理的购车环境。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谈论“中国汽车时代”这个词,汽车作为国家支柱产业和启动消费的一大增长点,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现代化的生活需要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这是不容否认的客观规律。因此,或早或晚,“中国汽车时代”终归是要来临的。那么,汽车消费究竟受哪些因素制约?我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价格和品种,二是使用环境。汽车消费的使用环境又分为“硬环境”(包括道路、停车等基础设施,能源供应等)和“软环境”(主要是汽车消费政策)。为迎接中国的汽车时代,我们必须改变汽车的使用环境。
  先看“硬环境”。到2001年底,我国公路通车里程超过143万公里,高速公路1.9万公里,基本形成连接绝大部分城乡地区的公路交通网络。但是国内大部分路面铺装水平低,车速低,通过能力差;城市道路狭窄、道路非网络化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观,高速度、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尚未形成,城市内混合交通、非交通占用道路的情况非常普遍,交通管理水平不高,降低了原本不足的交通设施的使用效率。另外,目前城市规划还缺乏战略眼光,尤其是停车场,不少小区还按照平均10户一辆汽车的比例设置,因此,当汽车快速增加时,车与路、车与停车场所的矛盾就尖锐起来。要适应现代城市交通快速、机动的特点,就必须改变现有的城市建设格局,科学规划,适当超前。
  “软环境”方面,虽然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急需寻求新的消费热点,但是限制汽车消费的政策却没有大的改变。汽车消费政策从1992年就开始起草,但至今尚未出台,不但延缓了我国私人汽车消费热潮的到来,也制约了内需的扩大。其中,税费过高问题最为严重。1998年汽车工业全行业利润仅40亿元,而全国交通和车辆收费却高达1626亿元,其中越权设立的收费项目占46%。即使是国家规定的税收项目在实际购车支出中也高达40%—45%,进口车为55%—60%。汽车税费还出现了地方化管理倾向,收费主体和项目多,交叉收费、乱收费、搭车收费现象严重,超出了汽车生产和消费领域的承受能力;税费征收和支出管理效率低、环节多,缺乏对消费的明确政策导向,限制了汽车的生产与销售,也影响了税源的增长。
  汽车消费还受到种种地方政策的制约。国务院曾要求各地不要限制经济型轿车的购买和使用,但是各地仍然继续出台种种限制政策,如北京不允许低排量汽车在交通干道上行驶,广州对排量在1.0升以下的轿车停止核发牌照等等,迫使消费者要么放弃购车,要么购买排量较大的汽车。
  扩大汽车消费需要软、硬环境的同时改变,而软环境的改变在当前尤其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对硬环境的改变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税费和金融环境的改善将有利于迅速释放潜在的汽车消费能力,形成鼓励购车、方便购车、车价负担合理的购车环境。城市规划是从根本上改善交通硬环境的措施,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规划,将提高现有的交通基础设施和城市空间的利用效率,为今后交通容量的扩充创造条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