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为了那片共同的绿色——黑河中下游分水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1-21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为了那片共同的绿色
  ——黑河中下游分水纪实
  陈晓军 周三义 冯玉才 程琦
  发源于祁连山的黑河是全国第二大内陆河,蜿蜒800多公里,滋润着中游的张掖绿洲和下游的额济纳草原,形成一条绿色屏障,将腾格里大沙漠和巴丹吉林大沙漠牢牢牵制住,于是有了西北乃至华北的清风丽日。
  20世纪末,额济纳的“生命线”———居延
  海干涸了,大片胡杨林死亡,沙尘暴肆虐,绿洲萎缩,这一严峻的现实牵动了中南海……
  2000年,在水利部和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成功实现了黑河历史上首次跨省区分水。但2001年,黑河流域遭受了60年不遇的特大干旱,黑河分水任务还能完成吗?
  金秋胡杨节,额济纳收到了特殊的贺礼
  2001年9月17日,一份来自内蒙古额济纳旗的电报摆在了水利部汪恕诚部长的案头:“今年黑河分水取得圆满成功,中游各地克服巨大困难,再一次谱写了绿色的颂歌。久违的黑河水于今天下午到达我旗一道桥处,全旗各族人民为之万分振奋,额旗绿洲看到了新的希望……”
  就在这一天,寄托着张掖120多万人民深情厚意的黑河水,如一位远嫁的新娘,历时743小时,穿过500多公里的茫茫戈壁,终于到达了额济纳旗府所在地达来呼布镇。
  额旗党政领导激动万分,情不自禁地跟着水头,走了很久很久。旗长孙万元的第一反应就是立即拨通水利部派赴张掖地区挂职的专员助理陈晓军的电话:“现在是9月17日中午1时52分。我向您报告:水头已到达达来呼布镇一道桥。感谢张掖地区,感谢水利部……”尔后就哽咽了。
  水,是这样分下去的
  黑河,是一条流金淌银的河。自古以来,张掖人民就繁衍生息在黑河两岸。这里林木葱茏,瓜果飘香。然而,新世纪的第一年,张掖地区遭受了60年未遇的大旱。水就是粮食,就是财富,就是生命。但张掖人民更明白,黑河对额济纳有着更特殊的意义,那里的人民正翘首盼望着“救命水”。为了那片共同的绿色,张掖人民必须作出牺牲。调水,势在必行。
  “统一闭口、集中下泄”是张掖地委、行署在关键时刻作出的重大决定。实施这一决策,张掖地区的当家人所承受的压力和风险,“局外人”是无法体会的。那段时间,这些当家人几乎成了“黑河迷”,日夜关注的是群众生活、庄稼旱情,关注的是卫星云图、天气预报和黑河水量。
  黑河是个心胸宽广、性格豪放的“慈母”,尽管没有足够的乳汁滋养所有的儿女,但却竭尽了全力。要知道:仅在中游地区就有60多个引水口门,而且都是无坝引水;从草滩庄枢纽放水,要经过50多小时才能到达正义峡,相当一部分水被饥饿的“母亲”自己“消化”了;加上沿岸部分群众因干旱着急而偷水、抢水,张掖地区费了好大力气组织的第一次闭口分水行动未达到预期目的,10天内草滩庄枢纽过水0.5亿立方米,正义峡只下泄了250多万立方米。张掖地区的当家人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和沉思……
  2001年8月下旬,围绕保秋田灌溉与保下泄任务、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这对矛盾,经过几上几下、反反复复的研究磋商、权衡利弊,达成了共识:完成下泄任务没商量,且时不我待;秋灌与冬灌只能保一头,近期灌溉已于事无补,不如牺牲秋灌保冬灌。“两害相权取其轻”。于是,第二次分水的决策在“两难”的选择中拍板。地区层层签订责任状,派出督查组在各渠口日夜巡回督查;水闸昼夜“人不离口、口不离人”,自带干粮、风餐露宿;地县市在家领导和全区1000多名水利职工全部出动,在黑河岸边形成了一支庞大的“绿色护卫队”……
正是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决策,张掖地委、行署的严谨作风,百万张掖人民的无私奉献,这“救命水”才被送了一程又一程,最终流入沙漠化日趋严重的额济纳大地。
  情,毕竟浓于水
  在调水的日日夜夜里,张掖人民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无私奉献的颂歌,许多故事至今令人感动而难忘。
  2001年的秋天,张掖气温仍居高不下,大地被炙烤得一片焦黄。就在人们想法避暑的时候,张掖市小满乡农民毛正智却在黑河拦水坝上度过了30多个日日夜夜。提起这段经历,年过半百的毛师傅感慨万千:那是一段多么难忘的时光啊!黑河调水正到了节骨眼上,尽管全区统一闭闸调水,但运行多年的黑河早已变成有底无帮的烂河滩。“水流大野犹嫌束”,上游调下的河水,穿过有底无帮的黑河主河道,冒冒失失地一头扎进了茫茫无际的戈壁滩。在这水贵如油的年景,群众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毛正智,这位普通的庄稼汉,默默无声地放下手头的农活,收拾起简单的行李,开始了他30多个日日夜夜堵坝护水的艰苦历程。9月10日,黑河来水猛增,河水疯狂地撕扯着新堆起来的沙石堤岸,随时都有决堤的危险。毛师傅驾驶推土机拼命地推、堵,但推土机却突然熄了火。毛师傅心急火燎地维修机器,不慎一个部件掉下来,重重地砸在他的脚上,血浸透了鞋袜。他没顾上包扎,咬咬牙继续干。直到调水全面结束,他才离开了拦水坝……
临泽县板桥乡西湾村,是有名的鱼米之乡。黑河水把这片土地滋润得疏松油黑,种啥成啥,村民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可自从去年黑河开始调水,西湾村便由昔日的泽国水乡一下子变成了缺水村。村支书顾聪,根据调水形势及其今后对全区经济的影响,他及时总结经验,带动群众打机井、栽果树、种草养畜、调整结构,缓解了用水矛盾。
  明天,圆额济纳一个绿色的梦
  资料记载,截至2001年11月10日,黑河莺落峡年度来水总量13.128亿立方米,相应年度下泄任务应为5.3238亿立方米,正义峡实际下泄6.386亿立方米,圆满完成了国务院确定的年度分水任务。黑河水又一次施惠于额济纳大地。截至10月26日,额济纳旗已灌溉胡杨林2.38万亩,浸润土地3.1万亩……
  黑河水给额济纳带来了生机与活力,额济纳露出了欣喜的微笑。
  调水成功,可喜可贺。然而,成功的背后,却潜伏着危机。黑河中游的生态环境已不容乐观。黑河枯水年越来越多,综合治理黑河生态环境已迫在眉睫。黑河治理的核心问题是既要削减水量给下游,又要保障中游的农业、工业、生态和城市用水。在这“两难”中寻求结合点,只能靠结构调整。2000年第一次调水后张掖地区就加大了结构调整的力度,全区大动作,调出了“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格局。尽管去年有13.4万亩农田颗粒无收,粮食减产2亿公斤,但秋后一算账,收入减幅不大。张掖市小满乡黎明村当了十几年支部书记的许福林算了一笔账:去年全村粮食减产大约1/3,但有1/3的人家外出打工挣钱,加上去年的辣子、番茄面积大,价格高,又好卖,所以全村人均收入与2000年基本持平,影响不大。结构调整不仅调出了效益,而且为今后黑河分水打下了良好基础。
  目前,张掖地区已把保护和治理黑河环境列入重要日程,建设节水社会的规划与实施方案正在酝酿制定之中……明天,我们用实际行动圆额济纳一个绿色的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