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2000万美元是怎样换回的——京郊延庆发展蔬菜出口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1-21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地方经济

  2000万美元是怎样换回的
  ——京郊延庆发展蔬菜出口纪实
  郭东亮 吴坤胜
  时令年关,京郊著名的绿色食品基地延庆县再传捷报:蔬菜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连续5年在京郊扮演着领头羊的角色。
  从只会自产自销大路菜,到种植特菜销往国外出口创汇,这是延庆农民围绕市场因地制宜巧打“冷凉”特色牌的结果。
  “冷凉”:延庆独特气候
  延庆是个山区县,山区占全县总面积的72.8%。东南北三面环山,西面濒临的是宽阔的官厅水库,构成西部有小敞口的山间有不规则盆地,盆地内平均海拔500米。
  独特的地理条件造成了延庆与众不同的气候:气候冷凉,年平均气温比北京城区低3—5摄氏度,晚一个节气。延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十分有利于蔬菜增加养分和减少病虫害,蔬菜的品质好。但是,大山和冷凉一度让延庆人觉得自卑。山高路远,节气滞后,使延庆蔬菜失去了在北京同其他区县争“头彩”的机会。当别人的蔬菜进入销售高峰开始销价甩卖时,延庆的头茬菜才刚下来,这样与别人竞争如何不吃亏?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延庆蔬菜过不了八达岭,只能自给自足供延庆人自己吃,其品种则是茄子、扁豆、黄瓜、西红柿、圆白菜这些传统大路菜,因其销路有限而很难扩大规模。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延庆农民看到了自己的冷凉优势。他们不再与其他区县在北京市场上争蔬菜“开场戏”,而是将蔬菜种植时间后延,等他人唱罢之后才登场,唱蔬菜“压轴戏”,主攻北京的蔬菜淡季市场。最红火时,延庆的蔬菜能占北京这4个月蔬菜供应量的1/3。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延庆的“首都的北菜园”名声鹊起。
  天有不测风云。进入90年代中期后,全国夏季冷凉地区的蔬菜蜂拥进入北京市场,延庆菜农一时显得手足无措。面对成本低、生产规模大的对手,延庆蔬菜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最终在这场京城蔬菜大战中败下阵来,被迫从主角变为配角,以致出现了个别地方蔬菜烂在地里,有的农民干脆又将菜田变成了低效的粮田。
  走向海外天地宽
  日本、韩国、东南亚及我国的港澳台地区,夏季气候多雨,潮湿闷热,极不利蔬菜生长,只能靠进口,而此时正是延庆蔬菜生产的黄金季节。延庆人通过海外的市场调查和可行性分析得出结论:延庆发展夏季出口蔬菜大有可为!蔬菜出口,从收购、加工、冷冻、运输,哪个环节出了错也不行。这时还不具备独立出口蔬菜的延庆,决定让外地出口菜商来代理,并努力为这些菜商排忧解难:县里组织力量短时间内建起了连接20多个出口蔬菜专业村的20公里蔬菜长廊,形成了可观的规模;菜商们缺少通讯设备,当地免费提供;菜商们需要固定收菜场所,小丰营、孔化营等10多个村头市场应运而生;菜商们需要人手帮收购加工,当地组织劳力帮忙;出口菜需要低温保鲜,延庆人先租用冷库,后又建成2000吨、500吨冷库各一个,去年又有一个200吨低温速冻库投入使用;出口菜需要先运到首都机场和天津新港,延庆县为菜商们组织车辆运输,发放“绿色通行征”;菜商与菜农、菜商与菜商在价格上有矛盾,延庆县出面调停……
如今,每到7月前后,延庆的几大村头市场卖菜的人就排起了长龙。据不完全统计,最红火时,延庆县的1万户出口菜农每天提供蔬菜100多万公斤,从陆、海、空三条运输线送往日本、韩国、东南亚和我国的港澳台地区,近年又出口到俄罗斯、荷兰和英国等欧洲国家。而在蔬菜源源不断运往境外的同时,延庆万户菜农的钱袋也迅速鼓胀起来了。
  目前,延庆县出口蔬菜已达到5万亩,去年收入1800万美元,与1995年的1000亩出口菜300万元收入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