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田野多彩农民乐——浙江粮食购销市场化带来新气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1-05
第1版(要闻)
专栏:

  田野多彩农民乐
——浙江粮食购销市场化带来新气象
本报记者 袁亚平
岁末年初,记者驱车在沪杭甬高速公路、甬台温高速公路上,纵横浙江大地,放眼浙北、浙东、浙南农村,惊喜地发现:广袤的田野已不是传统的稻田麦田一片绿色,而是多姿多彩:白色的是塑料大棚,绿色的是整排苗木,黄色、红色的是成片花卉,明晃晃的方塘里养着鱼虾蟹,亮晶晶的水面上一行行浮标,下面全是珍珠蚌呢!
  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浙江省去年在全国率先进行了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试点。一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积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粮食产购销体制和政府宏观调控体系,推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效益农业发展水平。预计去年全省农业总产值达到1120亿元,增长4.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82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6.9%,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一个全新的场景
  大型电子行情显示屏,与全国各大粮油市场联网滚动,全国粮油市场行情一目了然。这里是杭州江南粮油批发市场,也是浙江省最大的粮油精品市场,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拥有一条铁路专用线、一座日加工150吨大米的加工厂和11幢仓库。在3个粮油交易大厅和150间营业房里,来自黑龙江、吉林、河南、山东等7个全国主要产粮区的经营户招呼着,忙碌着,杭州市民和浙江各地的购销户挑选着,交易着。
  这是一个全新的场景。浙江省委书记张德江到这个粮油批发市场调查时说:“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是中央交给我省的重要任务,完全符合浙江实际,意义非常深远。这项改革得到了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搞好。要抓订单,保护粮农的积极性和基本利益。抓市场,加强建设和管理,把粮食市场搞活搞火。抓信息,办好粮食网站,培育粮食交易无形市场,做好引导和服务。抓储备,稳定粮食市场,确保粮食安全。”
  从去年开始,浙江省取消了粮食定购,放开了粮食市场,鼓励和支持国有、集体、个体、股份制企业等多种所有制经济主体从事粮食收购和经营,鼓励省外各类企业到浙江省从事粮食贸易。杭州、宁波、温州等大中城市重点发展口粮批发市场,畜牧业主产区的金华、衢州、嘉兴等地重点发展饲料粮批发市场,多种所有制经济主体参与投资兴办各类粮食批发市场。去年,全省粮食批发市场总成交量超过25亿公斤,解决了全省一半左右的粮食产需缺口。
  浙江省农办主任王良仟对记者说:“实施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后,我省解决粮食问题的思路,从原来的区域自给、产需平衡,转向市场调节、供求平衡。为此,我们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把粮食主产区的余粮销到我省。”
  浙江省与吉林、黑龙江、湖北、江西4省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粮食购销合作关系,签订了每年向浙江省提供85亿公斤商品粮的合作协议。在浙江省粮食批发市场中,来自省外的粮源占到80%以上,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浙江的外省粮食达到60亿公斤左右。
  一年来的实践证明,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有利于粮食主销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有利于为粮食主产区腾出市场,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农业区域布局,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冬季里的春光
  已是冬季,温州市鹿城区仰义乡的观光农业园区里却是一派春光。占地近1万平方米的自控玻璃温室里,“黑美人”小西瓜、樱桃番茄、彩色甜椒等挂满枝头。从农校毕业的女员工就是村里的新一代,她们向记者介绍,这个农业园区由温州市工商企业界投资3500万元,引进荷兰、以色列等国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去年4月底投入生产。从播种到收获,除整枝时需人工操作外,其余时间全部由电脑智能化管理。瓜果渴了,电脑会自动下令灌溉;冷了,会自动加温;热了,会自动降温。
  浙江省粮食购销市场化以后,农民有了更广阔的空间、更大的自主权来安排生产。
  在桐乡市农村的田野,一望无际的花海铺天盖地,这就是可作饮料的杭白菊。按照地方标准化生产,推行无公害种植,4万亩杭白菊给当地农民带来了2000万元的收入。
  在慈溪市农村的毛豆地、草莓田,农民们根据国际食品安全检测标准施肥用药,按照成熟度分批采摘果蔬,还用专门的量具测量其尺寸。一年出口的
  20万吨农产品,为农民增收6500万元。
  从整个浙江看,去年全省调减粮食播种面积504万亩,蔬菜、瓜果、花卉、中药材等经济作物面积不断扩大,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面积比由1998年的71∶29调整为59∶41。全省形成了300多个万亩以上的效益农业产业带,出现了49个国家级的茶叶、珍珠、香菇、麻鸭、杭白菊等“特色之乡”,占全国的1/5。
  以生态的观念、市场的眼光、科技的头脑和工业的理念,推动浙江效益农业向特色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去年浙江省农副产品出口额达到30亿美元,同比增长13%。
  记者来到诸暨市山下湖镇长乐村,随意去农民家。未进门,便闻到墨香味。55岁的农民何惕然,正在自家案前握笔徐书。墙两边挂满了他的书法作品。他抬起笔,乐呵呵地对记者说:“我家现在主业是养蚌,一年收入10多万元。生活好了,一年花一两千元买纸墨笔,练书法蛮有兴趣。我还在全省农民书法大赛中获过二等奖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