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战士的贴心人——记兰州军区某舟桥团指导员吴绵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1-22
第1版(要闻)
专栏:

  战士的贴心人
  ——记兰州军区某舟桥团指导员吴绵胜
  樊增民 马颖 董玉川 翟启运
  开车的铃声分开了一双双紧攥着的手,随着火车的缓缓启动,兰州军区某舟桥团60多名退伍老兵使劲将头伸向窗外,向他们谁也不愿离开,但又不能不离开的指导员吴绵胜挥手告别。
  老兵们的泪水浸湿着厢体,吴绵胜的泪水模糊着双眼,车上车下看到这一情景的旅客也不由得擦起眼角。这是去年底的一天,发生在兰州火车站的一幕。
  战士们为何这样告别他们的指导员?
吴绵胜到底给战士们留下了什么?
  新战士来到部队,吴绵胜坚持做到——
把每个战士的冷暖装在心坎
  吴绵胜常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战士离家来到部队,父母最牵心的是孩子的冷暖平安。”他就坚持做到“日作兄长夜当娘”。战士卢磊在前年7月雨季野外光缆施工中,由于长期居住在潮湿处,从头到脚患了恶性浓疱疮,前后两次住院都没治好。这种浓疱疮不仅传染快,还散发出令人作呕的怪味,谁见了都害怕,住在他下铺的副班长蒋伟和另一名战士帮他收拾了一下床和衣物,就被传染上了。吴绵胜专门在连部隔壁腾出一间房子,安排小卢单独住下。他在驻地四处寻医问药,见病情仍不好转,就将小卢的病症照片和病史资料寄回家,让家人帮助打听治疗这种病的药方。当他母亲和妻子得知200公里外的邻县有位老中医能治好这类病,当即翻山越岭登门求药。老中医被吴绵胜一家为战士倾注的爱深深打动,便精心配制了4个疗程的中草药。药到连队后,吴绵胜又买回了砂药罐,每天熬药,坚持早、中、晚3次,一手端着药碗,一手用棉球蘸着药,为小卢从头、后背到脚轻轻擦个遍。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照料,小卢的浓疱疮奇迹般地好了。他动情地说:“我的病是指导员用真情擦好的!”
  吴绵胜的一颗“妈妈心”无时不在每一个战士身上显露着,战士们谁也忘不了他为重病号战士一口口喂饭的情景,手把手教战士缝被褥、洗衣服、补鞋袜的情景,夜里陪战士站岗放哨的情景。
单是在一些细小问题上,他就想得做得让人难以置信:看见战士打开水,他总少不了叮嘱一句“留神点,不要烫着”;看见战士站在窗台上擦玻璃,他总要督促“把背包带拴上,小心摔着”;看见战士拖地板,他总要战士“把拖把的水拧干点,不要让地板太滑”;看见战士冬天洗碗,他总是提醒把手擦干,免得出门冻裂……战士们都说:“别看指导员是个大学生,他想得做得比咱爹娘还要细!”
  孩子来到部队,父母最期盼的是懂事成人。吴绵胜坚持做到——
把每个战士的品行引上正道
  “孩子小,不懂事,还请指导员多培养。”这句战士家长说给连队干部最多的话使吴绵胜深切地意识到,社会发展的多样化,对青年战士的思想行为产生了多方面影响,战士大都只有十七八岁,正是人生观形成的紧要处,引导战士立好身、做好人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吴绵胜就倾心当好“灵魂工程师”。
  湖北籍战士胡秀峰盲目攀比消费,在团生活服务中心干了不到3个月,就欠债800多元,别人要他还钱,他不是拖就是赖。去年3月,胡秀峰被下到一连。吴绵胜让他改掉不良习气,他竟向吴绵胜提出借钱还账的要求。
  对小胡来说,帮他还债容易,教他改过难。怎么办?一个周末的下午,吴绵胜叫来小胡:“走,咱俩捡垃圾去!”胡秀峰怕丢面子,不愿去。吴绵胜就把麻袋塞到他手里:“你拿着,我来捡。”半天下来,吴绵胜捡的啤酒瓶、易拉罐、空纸箱等废品就卖了50多元。“小胡,这是咱俩的劳动所得,你拿着还账去。”胡秀峰望着指导员脏乎乎的手,恍然大悟,原来指导员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以后的几次,吴绵胜每次带着小胡捡垃圾时,总少不了给小胡灌输一些立身做人的道理。一番良苦用心,使小胡不时地反省自身,渐渐地懂得了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每一分钱的来之不易,自己应该如何当个好兵。胡秀峰再也不让指导员陪着捡垃圾了,靠勤俭节约还清 了欠债。
债还清了,小胡也懂事了。他还提议在连里成立了修旧利废节约小组,空闲时间,领着大家在营区捡废品,不长时间,就用卖得的钱为连里买回了20台小霸王学习机,添置了400多本书籍。去年底,胡秀峰被评为“优秀士兵”。
  一次,吴绵胜在水房洗漱,无意中发现三班新战士王绍丰胸前挂着一个“十字架”,没过几天,连里一些战士也仿效挂起了“长命锁”,在裤腰带上系上了红布条等。这些举动立即引起了吴绵胜的警觉。他把小王叫来:“你知道‘十字架’的来历吗?”小王只是回答:“父母说胸前戴‘十字架’能避邪消灾。”吴绵胜便接过小王的话茬,以“十字架”的来历为话题,从人类起源讲到现代文明,从伪科学讲到唯物论,最后讲到军队的纪律和军人应有的追求,说得小王连连点头,当即取掉了“十字架”。其他战士身上的一些带有迷信色彩的饰物也见不到了。
  像吴绵胜这样教战士做人成人的事在连队每个人身上都可以找到。3年来,一连有22名战士被团以上评为“学雷锋标兵”、“精神文明先进个人”,被评为“优秀士兵”和立功受奖的战士在全团最多。
  孩子来到部队,父母最大的心愿是学到本领。吴绵胜坚持做到——
把每个战士“雕塑”成才
  一连曾爆出这样的“冷门”:一次30名战士进京参加全军文艺汇演,竟捧回了奖杯。在舟桥团,无论是专业比武、文体活动,还是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一连总是高人一筹、稳拿第一。这奖杯那第一,知道内情的人都说,关键是有一个以培养战士成才为己任的指导员吴绵胜。
  六班战士庄东因患骨癌被高位截肢,残酷的现实击碎了小庄对军营的梦想。吴绵胜几次靠上去做工作,招来的却是庄东的白眼。那段时间,吴绵胜的心比庄东还沉重着急。
  一次,庄东在看电视上的足球比赛时,脸上露出了难得的一笑。这一笑,顿使吴绵胜眼前一亮。他马上买回了足球报送给庄东,还收集了不少世界著名球星资料,有意陪庄东一起看球。小庄是个足球迷,他见指导员评足论球头头是道,一下子心里畅快多了。吴绵胜就趁机从运动员摔倒又爬起,讲到保尔·柯察金和体操明星桑兰等许多身残志坚的故事,使小庄的心胸逐渐敞开。
  继而,吴绵胜又根据庄东的喜好,一个程序一个程序地教他学电脑,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帮他学英语。现在,庄东不仅拿到了国家计算机等级二级证书,还担任了连队的电脑、英语辅导教员。去年底,庄东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被评为“优秀士兵”。他在全团作了《扬起人生风帆》的演讲,使官兵为之倾倒,把他视为立志成才的楷模。
  吴绵胜就像一个“雕塑家”,对每个战士都能“量体裁衣”,塑造成才。战士段学军,因家境贫寒,没读完高中就被迫辍学,带着“军校梦”参的军。吴绵胜被小段这种献身国防的求知欲望深深地打动了,同时也不免为他的文化基础而担忧。吴绵胜亲自担任了小段的文化辅导员,为他制定了一套详细的学习计划,从高二的课程一门门补起。小段数学底子比较差,吴绵胜单是手把手教他演算的计算题就达上千道;小段的英语基础不牢,吴绵胜就坚持用英语同他对话,单是与他一起背记的单词就达1300多个。在前年7月参加全军文化统考时,段学军仅以5分之差未能如愿。看到这一结果,吴绵胜在为小段惋惜的同时更看到了希望。在吴绵胜的继续辅导下,去年小段以高出录取分数线52分的成绩,被国防科技大学录取。吴绵胜任指导员3年,经他辅导的战士,就有8名考上了军校,2名被直接提干,103名取得了中专以上文凭。不少战士感慨万千:“在家父母‘望子成龙’,我们没有成‘龙’,没想到在吴指导员的培育下,我们一个个真正成‘龙’了!”
  吴绵胜对战士付真情,战士为连队使实劲。一连连续3年被兰州军区和集团军表彰为“基层建设标兵连队”。去年底,荣立了集体二等功;吴绵胜也先后被兰州军区和集团军表彰为“基层建设先进个人”、“优秀政治教员”、“优秀共产党员”、“指导员标兵”,先后2次荣立三等功。(附图片)
图为吴绵胜在辅导官兵学外语。雷中朝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