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丹心辉映党旗红——记云南丽江大具乡白麦村党支部书记和建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8-05
第4版(要闻)
专栏:

  丹心辉映党旗红
  ——记云南丽江大具乡白麦村党支部书记和建成
  本报记者 任维东
  金沙江畔,玉龙山下,一个名字正在丽江大地广为传颂。
  他就是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大具乡白麦行政村党支部书记和建成。今年2月7日上午,积劳成疾的和建成永远地离开了他深深热爱的父老乡亲和终生为之奋斗的土地,年仅52岁。
  不辞辛苦解民忧
  大具乡白麦行政村地处云南省西北部,海拔2680米,是典型的高寒贫困山区。和建成家所在的上白麦片区141户人家就居住在陡峭的山脊上,这里不通车、电、水,当地的纳西族群众祖祖辈辈吃的是土豆、燕麦、苦荞等杂粮。
  从1988年起,和建成带领白麦一村的群众,在县乡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日夜苦战,架设了长达12公里的输电线路,小山村终于告别了松明火把。接着,又苦战两年,建成了全县第一个扬程达312米的多级泵抽水站,既解决了64户农家的人畜饮水问题,又把村里80%的旱田改造成了水浇地,实现了旱涝保收。
  1996年的正月初二,已经当选白麦行政村党支部书记的和建成,率领党员和村民打响了修路的苦战。2000年9月,和建成被医院查出患了肝癌,医生建议他住院治疗。可和建成开了些药就又一头扎进修路工地上。2000年12月,路终于修通了,汽车和拖拉机第一次轰鸣着驶进了山寨。
  推广科技搞增收
  和建成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要改变落后的面貌,首先得改变人的观念。”
  早在1986年,和建成就学习种植地膜包谷。面对怀疑和观望的农民,他请来乡农科站技术员做指导,在高海拔的白麦一村种下了第一块地膜杂交玉米,在当地第一个使用了化肥,结果玉米当年便获丰收,亩产500多公斤。第二年,群众纷纷学习使用化肥和地膜,杂交玉米的推广面积达到900亩。
  为了让群众有钱花,和建成又到鲁甸乡买回了500公斤白芸豆新品种,在白麦村上片4个村试种50亩,当年就获得了成功。在他的带动下,
  2001年全村种植白芸豆1020亩,单产从原来的40公斤提高到125公斤,户均收入达1000多元。
  接着,他在群众中推广玉米制种,在金江自然村落实了586亩。2001年,金江村民小组仅玉米制种一项就实现经济收入50多万元,人均收入近千元。
  一心为民死方休
  今年27岁的和春光永远也不会忘记和书记的恩情。和春光5岁时父亲病逝,他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艰难。1990年,他患了肝硬化,和建成得知后,先后4次去医院看望,并为他筹得3000多元医疗费。1997年,和春光的母亲患脑血栓瘫痪在床,和建成四处张罗,筹来了近3000元的医药费,送来了250公斤大米,帮助和春光重新树立了生活的信心。
  2001年12月3日,再也没有力气工作的和建成终于同意回家养病。这天早上,和建成拉着前来送别的乡党委书记木德仁的手说:“木书记,我还有几件事不踏实:一是上白麦村到乡政府的公路还有一半不通,希望党委、政府支持;二是金江村的人畜饮水工程,要争取尽快立项……”说着说着,这个知道自己来日无多的纳西族汉子禁不住热泪横流。
  和建成去世后,人们在整理其遗物时发现,为了给家人和自己治病,供两个尚未成年的女儿读书,他一共欠下了62400元的债务。看着一张张借条、账单,人们落泪了。白麦村的人都知道,和建成是村里有名的能工巧匠,他本可以赚更多的钱。自从当上了村干部,他为村民致富日夜奔波,自己每月只有400元微薄的补贴。
  “共产党员能爬坡,人民群众能翻山;干部能下水,群众能过江!”和建成用生命实践了自己的座右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