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高原探路人——铁一院勘察设计青藏铁路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8-05
第12版(经济专页)
专栏:建设者风采

  高原探路人
  ——铁一院勘察设计青藏铁路纪实
  铁轩
  前无古人的青藏铁路,正昂首向茫茫雪域高原延伸。在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背后,我们不能忘记一群来自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简称铁一院)的探路人。
  修通青藏铁路,是铁一院三代人的梦想。为了这条铁路,铁一院早在很久以前就已完成了9大类28项科学试验。近年来,铁一院结合当代科学研究水平、施工技术水平和新材料、新工艺,围绕确保青藏铁路格拉段安全、可靠、畅通的目标,组织实施了先行实验段的建设,又开展了六大项39个课题的科研攻关。
  勘测设计这条线路,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高寒、缺氧和恶劣的气候。最低零下40℃的气温;缺氧造成的胸闷、气短、头痛,甚至种种高原疾病;每年平均要刮70多次的8级以上大风和“滚地雷”等恶劣气候,让生存都成了问题。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从事野外勘测,其艰苦程度,没去过高原的人根本无法想象。
  2000年9月8日清晨5时,兰州分院初测组向唐古拉山出发了。快进山的时候,天下起了大雨,车开了十几公里,就陷进了沼泽中。而这时,大雨又变成了鹅毛大雪和冰雹。他们开始轮流背着仪器和工具徒步往工地走。到达工地后,勘探人员冒着雨雪开始勘测工作。到了第二天晚上,缺氧和超强度劳累让大家筋疲力尽,有些人快要支持不住了。这时候,兰州分院副分院长李金城把大家召集到一起,要求大家在思想上不能垮,要坚持,要挺住;要求体力好的同志,要照顾体力弱的同志。短暂休整后,大家又继续工作。一公里,又是一公里,大家互相搀扶着往前走,往前干……就这样,他们在这里工作了三天二夜,圆满完成了任务。
  正是在这一年,38岁的李金城被任命为青藏铁路项目设计总工程师。为确保青藏铁路选线的科学合理,来回2000多公里的青藏线,他已经跑了50多趟。对格尔木河2号桥的线路方案,李金城进行反复比选和论证,使线路有效地绕避了漏斗沟,比原方案节约工程投资370万元;为了找到一条科学合理翻越唐古拉山的方案,李金城不知注入了多少心血,最后终于找到了一条优化方案,为国家节约工程投资8亿多元。
  恶劣的自然环境的确给工作生活带来许多困难,但是,高寒、缺氧和恶劣的气候并没有把勘测队员吓倒。
  每当在勘测的关键时刻或重要任务面前,在受到恶劣自然环境侵害的情况下,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总是冲锋在前。
  铁一院在青藏线勘测现场工作的25个基层队,每个队都有党员突击组,每遇到急难险重的任务都是他们抢在最前头。海拔4700米至4800米的五道梁,是全线含氧量最低、气候最恶劣的地段之一。今年3月中旬,第十勘测队刚到这里时,全队职工出现了胸闷、气短、头疼、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此时天色已经不早,必须尽快卸车,搭建伙房。队长刘守智、教导员茹亚新、副队长罗建平,还有队上的共产党员们,几乎是不约而同地挣扎起来,默默地爬上车,开始解绳子、掀帆布。数十号人硬是足足用了5个多小时才将车卸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