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把再造秀美山川作为实践“三个代表”的自觉行动——写在江泽民同志发出“再造秀美山川”号召5周年之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8-06
第9版(理论)
专栏:贯彻“三个代表”要求 推动改革与建设实践

  把再造秀美山川作为实践“三个代表”的自觉行动
  ——写在江泽民同志发出“再造秀美山川”号召5周年之际
  周生贤
  主要观点
  ●再造秀美山川,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体现了中华民族长远的根本利益。
  ●正确认识落后的林业生产力与社会对林业的需求特别是生态需求的矛盾,把林业放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来考察,以实施六大工程为重点,在再造秀美山川的过程中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
  ●实现山川秀美,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动林业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由采伐天然林为主向采伐人工林为主转变、由毁林开荒向退耕还林转变、由无偿使用生态效益向有偿使用生态效益转变、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转变。
  今年8月5日是江泽民同志发出“再造秀美山川”号召5周年。生态问题是我国严重的问题之一。再造秀美山川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体现和有效途径。
  再造秀美山川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
  江泽民同志指出:“破坏资源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资源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资源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森林所维护的良好生态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也是山川秀美的标志。失去森林,人类将失去生存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建设的意义绝不亚于经济建设。以牺牲生态换取经济增长,不是创造财富,而是制造灾难,危害程度不亚于战争和自然灾害。不重视生态建设,经济繁荣只能是暂时的,生态的破坏最终将严重阻碍生产力的持续发展。人类发展的历程表明,再造秀美山川,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森林兴则文明兴,森林衰则文明衰。进入21世纪,人类已逐渐从长期对自然的索取、破坏而遭受的惩罚中觉醒,一个从征服自然、破坏自然到回归自然、珍爱自然的新理念正在形成。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是人类发展史上悠久、灿烂的文明之一。中华文明能否世世代代流传下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再造秀美山川,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沙灾、旱灾、水灾已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心腹之患,对我国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危害。为改善中华民族的生存条件,江泽民同志指出,“必须大搞造林种草,增加植被,涵养水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干旱缺水问题,不然就永远难以摆脱靠天吃饭的被动境地。”“我们要大力开展植树造林,通过植树造林解决两大心腹之患。一是解决长江、黄河上游植被稀少,泥沙俱下,给我们国家带来的巨大水患。二是加大沙漠化的治理力度,实现人进沙退而不是沙进人退。”再造秀美山川,是治理沙灾、旱灾、水灾的根本措施,不仅涉及眼前利益,还涉及长远利益,不仅涉及生活问题,还涉及生存问题,不仅涉及当代,还涉及子孙后代。再造秀美山川,治理心腹之患,维护生态安全,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长远的根本利益。
  再造秀美山川迫切需要林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我国林业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全国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到7亿亩,居世界首位,占世界人工林面积的26%。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林业长期投入不足,又面对人口和经济增长对森林资源的巨大压力,林业建设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严重制约着再造秀美山川的进程。一是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低下、分布不均。我国森林面积、蓄积人均占有量分别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和1/8。有的地区森林覆盖率不足1%。由于森林植被稀少,沙漠化和水土流失加剧。二是人口和经济增长对森林资源的消耗和压力非常大。今后50年我国森林资源消耗量至少需要185亿立方米,为我国现有森林总量的1.6倍。三是林业投入长期不足,税费过重。从1950年至1998年,林业基本建设营林投资147.10亿元,年均仅为3亿元。而且林业税费沉重,有的地方上缴税费占到销价的78%。四是林业改革滞后,体制、机制不顺,结构性矛盾突出。林业所有制结构单一,生产力发展的潜能还没有得到充分释放。林业生产力布局不合理,建设目的和重点不够明确。林种结构不合理,中幼龄林面积占71.2%,可采资源面积不足森林总面积的10%。五是对森林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边治理边破坏。有些地方还在以牺牲森林资源来换取经济增长,造成生态恶化。这些问题,与再造秀美山川、落实“三个代表”要求极不适应。
  总结经验教训,可以得到三个启示:第一,落后的林业生产力与社会对林业日益增长的需求特别是生态需求之间的矛盾,构成了现阶段林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再造秀美山川必须从我国林业的这一最大实际出发,围绕解决林业的主要矛盾来想办法。第二,要把林业放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来考察。从经济社会来考察林业,有三个明显的变化:首先,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过去是以木材生产为中心来组织安排林业工作,现在国家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赋予林业以重要的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赋予林业以首要的地位。生态需求成为社会对林业的主导需求,再造秀美山川成为林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其次,消费层次发生了变化。社会消费层次正在由过去以生存消费为主向发展消费、享受消费转变,再造秀美山川、提高生态质量成为人们的强烈愿望。再次,资源配置方式发生了变化。林业必须根据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推进分类经营改革,将我国的森林划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两类。公益林属于公共工程建设,应当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商品林应当进入市场。这三大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林业性质和定位的变化,林业正在由主要是一项产业转向主要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林业部门正从专业经济部门转为监督执法部门。第三,要把林业放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来考察。再造秀美山川,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总结、提高、积累、创新的过程。
  按照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今后50年我国森林覆盖率要提高到26%以上,需净增森林面积13.6亿亩。由于要弥补100多亿立方米的资源消耗,新成林面积至少要达到31.9亿亩。按照原有的速度,实现再造秀美山川的目标至少需要140年。因此,必须根据新情况,明确新的思路,构造新的林业生产力布局,采取新的发展策略,制定新政策,寻求新发展。经过广泛深入的研究、论证,国家林业局将原有的17个林业工程项目整合重组为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提出了“十五”期间和今后10年再造秀美山川的总体思路:以实施六大工程为重点,带动林业跨越式发展,加快实现再造秀美山川的宏伟战略目标。六大工程包括: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这六大工程规划范围覆盖了全国97%以上的县,造林任务超过11亿亩,工程范围之广、规模之大、投资之巨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
  再造秀美山川必须推进林业五大历史性转变
  为顺利推进六大工程,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生态面貌,必须大力推进我国林业实现五大历史性转变。
  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这是带有根本性和主导性的转变,实质是林业性质、定位的转变。过去,再造秀美山川的进程之所以受到制约,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把林业定位为一项以提供木材为主的基础产业,造成体制、机制不顺,林业布局、结构不合理,政策措施不适应。因此,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冲破旧的思想和体制的障碍,挣脱旧框框的束缚,建立适合林业性质、定位转变的新的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运转机制和政策体系。六大工程中,有五项是生态建设工程,一项是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兼有生态功能的产业基础工程。可见,推进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是再造秀美山川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也是林业部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的关键。
  由采伐天然林为主向采伐人工林为主转变。这是林业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天然林在维系生态平衡、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自然遗产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其生态价值难以估量,也是人工林无法比拟的,必须严格保护。建立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对人工林实行集约经营,定向培育,可以用较短的时间和较少的林业用地产出较多的木材,必须加快发展。长期以来,我国主要靠天然林提供木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快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尽快实现由采伐天然林为主向采伐人工林为主的转变,对解决木材供需矛盾、再造秀美山川具有关键意义。
  由毁林开荒向退耕还林转变。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人类进入农业文明以来,写下了一部毁林开荒的历史。人类对耕地的需求,已使全球30%的森林变成农业用地。但毁林开荒在解决了粮食问题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长江、黄河上中游由于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毁林开荒,每年输入长江、黄河的泥沙量达20亿吨。如果继续毁林开荒,水土流失就不可能得到根本治理,长江、黄河就永无宁日,再造秀美山川的宏伟目标就不可能实现。退耕还林工程的启动,结束了我国几千年毁林开荒的历史,开始了从毁林开荒到退耕还林、从以粮为纲到以粮食换森林的重大转变。推进这一转变,必将开启再造秀美山川的新纪元。
  由无偿使用生态效益向有偿使用生态效益转变。这是再造秀美山川在政策上的重大突破。森林生态效益具有巨大的外部性。如果具有外部效益的事业在经营中得不到补偿,就难以吸引人们从事这项事业。因此,应当采取必要的补偿措施,鼓励生产要素向林业流动。许多国家对林业都实行扶持政策,并对森林的生态效益实行补偿。长期以来,我国只重视森林的木材价值,而对森林的生态效益无偿使用,严重影响了再造秀美山川的进程。从2001年开始,国家财政投入10亿元在11个省进行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规模涉及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2亿亩。这一政策的转变,标志着我国结束了长期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的历史,开始进入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的新阶段。继续推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全面建立,形成再造秀美山川的良性运转机制,是再造秀美山川的必由之路。
  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转变。这是实施六大工程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以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为主的全社会办林业不断发展,对再造秀美山川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林业发展仍然还停留在发展国有林、集体林和落实公民履行植树义务上,没有充分利用利益原则、政策机制吸引全社会的力量投入林业建设。在新时期再造秀美山川,要围绕全社会办林业,在广度上拓展,在深度上推进,在内涵上丰富,真正实现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的转变。实现这一转变,要求各级政府承担起再造秀美山川的历史责任;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大力提高尽责率;充分发挥军队、共青团、妇联、工会及一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作用;有效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让群众在林业建设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释放出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巨大能量,为再造秀美山川提供不竭的动力;鼓励非公有制经济成分投入林业,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向林业流动和聚集。通过这些措施,开创全社会办林业的新局面,加快再造秀美山川战略目标的实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