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与时俱进的关键所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8-08
第11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与时俱进的关键所在
郑剑
与时俱进,是时代的要求,是推进伟大事业的需要。怎样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呢?关键是正确识时与积极求进。
  正确识时是前提。时者,时代、时势也,就是时代和实践。时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历史的、具体的,既有继承性和连续性,又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着。只有认清时代特征,把握社会发展脉搏,洞察历史前进大势,人们才能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时代变化了,实践发展了,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不能不随之前进。我们的先辈对这一点有着清醒的认识。《吕氏春秋·察今》讲:“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孙中山说,天下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可见,顺应时势,因时而变,古今一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科学的世界观为武器,正确把握历史前进的规律,总是要求人们运用理论“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形成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我们党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也总结概括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就告诉我们:变是规律,变合道理,变为智慧;故步自封,抱残守缺,亦步亦趋,则是自缚手脚,自误前程。
  古语云:不辨正误,则不知进退。不对时势作深入透彻的分析,就谈不上与时俱进。如果说“时”是时代和实践,那么“势”则是其中包孕的未来方向和历史必然。不合时无以顺势,不顺势也不能真正合时。“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可见“势”的力量。识时辨势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尤其是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变革、大转折、大发展的时代。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时代大潮汹涌澎湃,难免泥沙俱下,其中何为浮浪、何为深流,何为假象、何为本质,何为偶然、何为必然,需要甄别和明辨。列宁告诫我们:假象以歪曲的形式甚至从反面表现着事物的本质,很容易迷惑人,而人们的认识过程是“从现象到本质、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的深化的无限过程”。因此,只有不断深化对“时”的认识,才能做到与时俱进。
  积极求进是目的。进,是对主体的要求。在时势面前,有奋勇争先的弄潮儿,也有贻误良机的落伍者。这里的区别就在于对待时势的态度和驾御时势的能力。对待时势可以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努力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引领社会前进;一种是观潮、惧潮,最后被潮流裹挟而下甚至被潮流淹没。态度不同,结果迥异。这是被历史反复证明了的。不能不看到,在风云变幻、错综复杂的当今世界,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的当代中国,思想僵化,难以求进。然而,仅有良好的态度而没有过硬的本领,很可能是想求进而不得。积极求进,就要努力提高能力和本领。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要求我们具有世界眼光;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要求我们努力掌握它;加入世贸组织,要求我们熟悉有关规则。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正确识时与积极求进,紧密相连,相互促进。正确识时,必然会积极求进;积极求进,就必须正确识时。正确识时与积极求进都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又都需要落实到行动中。拒绝变化就不能进步。只有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奋发有为,开拓进取,我们的理论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我们的实践才能不断前进,我们的事业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