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让“死”档案活起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8-09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体育)
专栏:

  让“死”档案活起来
  李艳 施芳
  在日前举行的全国档案工作服务机制创新座谈会上,来自全国各省档案局馆的领导各抒己见,商讨档案事业的改革发展大计。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毛福民在讲话中指出:档案工作一定要创新服务机制,更好地为各级领导、各部门、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服务。
  信用档案——开拓档案新领域
  信用档案是企业、个人在处理经济事务中取得或未取得被信任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纪录。详细、真实的信用档案是全社会了解企业、个人信用程度的有力凭证。
  记者从北京工商行政管理局了解到,他们利用自己掌握的60.6万户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各类市场主体的登记档案资料,以及商标、广告、合同、行政处罚等信用档案资料建立企业信用档案信息系统。该系统包括企业的身份信息、良好行为信息、不良行为预警信息。只要知道企业名称或代号就可以查询到关于这个企业的基本情况,以及它曾经有过的各种纪录。一位正在查询的用户告诉记者:“有了这个信用档案信息系统,交易就有了保障。我现在要跟别的企业合作,只要查一下对方的信用档案,心里就有了谱。”
  目前,这种信用档案在全国各地陆续建立,它将是我国档案系统服务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一个全新的领域。
  主动介入——档案收集新模式
  长期以来,档案工作的主题都是为领导决策、为政府部门服务,但是这种服务大多为被动型的。领导需要什么信息,档案部门就提供什么信息。在这次会上,档案工作者们提出了多渠道、多层次主动服务的概念,用自己手中掌握的资料为领导部门的决策提供详实、正确的依据,架通百姓和政府工作的桥梁。
  如今,各地档案部门正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努力做到政府的工作开展到哪里,档案收集就跟到哪里。各地开展的一些重大活动,如深圳市高科技国际展览会、北京申奥、上海APEC会议等,档案部门都直接参与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使这些活动进入了当地的档案馆,为政府积累起一笔宝贵财富。
  土地流转——档案工作新亮点
  1998年,农民土地延包30年合同签定后,家庭承包经营土地出现了转包、转让、租赁、互换等多种形式的流转,土地流转档案的建立与管理也就提上了日程。
  唐山市档案局针对一些单位和农户在土地流转中存在的口头协议多、合同协议缺乏法律效力等问题进行了规范工作,他们深入基层调研,制定指导性意见;在档案的管理过程中着眼整体、明确职责、力求方便,使土地流转档案管理真正做到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从古代家族范围内自发记录的族谱到今天完善规范的档案系统,从初期的文字档案到现在的信息化、网络化档案,我国的档案事业正与时俱进,为社会进步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