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近看森喜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8-09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

  近看森喜朗
本报记者 于青
大个头、高鼻梁、小眼睛的森喜朗,说起话来平易直白,不同于一般日本人谈话时的拘谨暧昧。这位日本前首相七月初来中国访问,使记者有机会近距离看他每天重复多次的擦汗动作,听他低沉而略带沙哑的嗓音。
今年六十五岁的森喜朗是自民党内实力人物,现在是由六十五名国会议员组成的自民党第二大派系——森派的首领。他一九三七年七月十四日出生于石川县小松市,一九六○年在早稻田大学商学部毕业;在《产经新闻》社当了两年记者后立志从政,为国会议员当了几年秘书;一九六九年三十二岁时首次当选众议员;曾出任文部大臣、通商产业大臣、建设大臣、自民党干事长等。一九七八年作为内阁官房副长官随福田赳夫首相来北京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一九八四年作为文部大臣访华,在北京大学就日本教育发表演讲。一九九三年以自民党干事长身份率领一批年轻国会议员访华。二○○○年四月接替病倒的小渊出任自民党总裁和日本首相。
森喜朗此行是为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中日政企学合作发展论坛”,他说:“尽管在担任首相期间未能访问中国,但很高兴能在纪念日中邦交正常化三十周年之际来华访问。难忘的是,二○○○年四月二日我作为自民党干事长会见了来日访问的曾庆红先生。四月五日是我担任首相的第一天,会见的第一位外国客人也是曾庆红先生。在我担任首相期间,会见最多的外国客人是中国人,接待了访问日本的朱镕基总理,实现了一次五千名日本人访问中国的新纪录。日中两国各界人士频繁往来,有助于增进两国国民的交流和相互了解。”“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对于日本并不是威胁。日中两国企业通过在竞争中加强合作,将成为好伙伴。两国经济互补关系不断发展,中国威胁论就没有市场。正因为两国地理相近、人员往来频繁,所以难免不发生摩擦。重要的是双方以大局为重,加强对话沟通,冷静加以处理。”
出席此次论坛的,有来自日本各地的近一百家日本企业的代表,还有来自中国各地一百五十多家企业的代表。或许是受众多年轻的高新技术企业家的影响,森喜朗在会上会下说起新技术就滔滔不绝:“二战结束时,我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经常听老师讲美国技术先进。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日本经济崛起,经过不断努力,跻身经济科技发达国家前列。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第一次领到工资后就去买家用电器。买的第一件电器是洗衣机,而且是十个月分期付款。当时我最怕洗衣服,有了洗衣机对技术革新有了切身的感受。记得我还曾打电话给母亲,问她用过洗衣机吗。如今是电脑和网络的时代,信息超越国界,使人们的交流更加快捷方便。尽管我至今还用不好电脑,但我在担任首相期间,为日本信息技术的发展做了一些事情。例如组建了“信息技术战略会议”,国会通过了《信息技术基本法》,制定了日本成为最先进信息技术国家的五年计划,在冲绳举行的八国峰会上发表了“信息技术宪章”等。那个五年计划的硬件部分,即日本全国铺设光纤高速网可以提前一年半实现。此次访问中,我在空港经济开发区和中关村参观了高技术产业,在人民日报社参观了人民网,看到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取得惊人的发展。日中两国的年轻企业家应该在信息技术方面加强合作,为亚洲和世界的信息技术发展做出贡献。”
七月五日,森喜朗结束访问踏上归途。在首都机场贵宾厅,森喜朗仔细端详着朱镕基总理会见他的照片,自言自语地说:“我的脸,怎么看都像中国人。大学时,我学过两年中文,四声变化很难学。”“九月份,为参加日中邦交正常化三十周年的纪念活动,将有一万多日本人来中国,其中有一百多名国会议员,届时我将再访中国。”森喜朗还坦然地告诉我们,日前体检时查出前列腺癌,回国后要做手术。在登机口握手告别时,森喜朗谈笑风生。我们由衷地祝愿他战胜顽症,期待他金秋时节再来北京。
(附图片)
右图为森喜朗回国前在首都机场贵宾厅阅读人民日报专为“中日政企学合作发展论坛”出版的特刊。 于青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