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让知识升华——高级工程师孙欣印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8-13
第9版(科技)
专栏:

  让知识升华
  ——高级工程师孙欣印象
  宋婕婕
  在包头无缝钢管厂当工人的孙欣,充满着对知识的渴求。这是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刚刚兴起,高考的春风吹开了青年人的心扉,社会上有志青年跃跃欲试。孙欣摘下安全帽,加入到高考的行列。结果,他如愿以偿跨进大学的校门,学习纺织专业。光阴荏苒,4年后饱学知识的他被分配到包头一家纺织厂当技术员。
  当时困扰纺织厂最大的问题是棉纺清花棉卷质量差,正卷率低。为解决这一难题,他仔细研究棉纱特性和设备运转状况,与工人师傅一起对清花车间的布袋进行改造,主持改进了相关的生产设备。经过多次对比试验,终于解决了棉卷质量问题,正卷率明显上升。这一次小小的成功,对孙欣触动很大。他感到,经过大学的学习,自己从工人变成了技术员,思路开阔了,知识增加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只有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产生实际效益,知识才能显示出威力,才不辜负国家对自己的培养。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他感到自己4年苦读,仿佛在这一刻才产生了升华。
  由于工作中尽心尽力,在设备改造中成绩突出,孙欣很快被提拔为车间主任,管理1200人、10万锭规模的车间。工作角色变了,对知识提出了新的需求。孙欣在工作之余加紧苦读,向着管理这个陌生的领域挺进。
  管理是科学。那种认为管理只是一种经验,时间长了人人都可以掌握的观点,已被现代企业发展中一个又一个事实所否定。我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要上层次,就必须大力强化企业管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培养自己的高水平管理人才。1988年,孙欣顺利通过复旦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攻读经济学硕士。在校期间,他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学习研究,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有了较系统的认识,为以后的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回厂后,他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工厂的管理改革,在国家级刊物《软科学》及《内蒙纺织》等杂志上发表了《国有企业领导行为研究》和《降低单纱强力不均的探讨》等论文。
  时间推移到1996年,已经在副总工程师、副厂长、副总经理岗位上锤炼过的孙欣,被派到包头苏蒙特亚麻纺织合营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这是一家与前苏联合资的企业,由于苏方国内的原因,合同执行出现了问题,企业连年亏损,1996年原料厂和织布厂相继停产,债台高筑。
  为使企业起死回生,孙欣上任后狠抓的第一件事就是技术改造。亚麻布的价格是普通布的10倍。市场上不是不需要亚麻制品,而是需要高质量的亚麻制品。有了先进的技术,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当时有人顾虑:企业亏损,连给职工发工资都困难,哪来钱搞技改?孙欣与领导班子统一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钱借钱也要把技术改造搞上去。
  通过与有关科研单位合作,采用国内先进技术对全厂的重点设备逐一改造。经过一边生产,一边技改,完成了全厂一次大面积的技改任务,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均出现了喜人变化。1998年取得全国同行业出口第一。1999年减亏1408万元,实现利润93万元,成为包头市首批脱困企业。
最近两年,企业发展的势头良好。科学技术使他们尝到了甜头,干部职工信心大增,现在他们又在满怀信心地着手进行“5000锭亚麻湿纺高支纱”项目建设,这是一套自行设计、国内外设备集成的先进系统。
孙欣明白,党和国家培养的知识分子,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要在建设祖国的进程中让知识得到升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