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珍视副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8-13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文艺点评

珍视副刊
仲言
  在新闻出版业迅猛发展的同时,报纸的副刊版面急剧减少,已成为报界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副刊没有读者?是报纸新闻性使然?还是眼前经济效益所迫?似乎都不像。就在这未明原由的情况下,副刊萎缩成了不争的事实。版面的日见稀少与不固定,使读者若不细心寻找则难睹副刊芳容。不少文化名人及副刊的老作者老读者曾纷纷写信打电话,惊呼副刊不见了,甚至写文章呼吁救救副刊。对此,副刊编辑们常有自惭形秽、无地自容之感,愧疚之状溢于言表。
  副刊真的可有可无吗?回答应该是否定的。因为,文化生活作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有关文艺的创作、评论和鉴赏,长期以来一直以其广泛的群众性和独特的文化品位在报纸宣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无论是综合性、还是专业性的报纸,文化版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版面。如果把新闻视为报纸的红花,副刊就是绿叶;新闻是主体建筑,副刊则是主建附设的厅堂和回廊,两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离开了构成形态的百花齐放,主体建筑再巍峨也缺乏生机与活力。只有品种齐全、选择多样,才能共同组成一道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
  首先,副刊是一扇窗口,是报纸联系众多文化界名人和广大文学爱好者的重要渠道。一些颇有品位的文艺副刊发表的许多名人作品,被反复收入各类文选,成为人们竞相传诵的文学范本。许多新人依托这些阵地走上文坛。各种文艺现象、思潮和作品,一经报纸评论和介绍,立刻就会引起社会的广泛注意,并对整个文艺创作趋向发生重大影响。副刊为倡导正确创作思想、推动文艺创作、普及文化知识、培育大众健康文化情趣、扶持文艺新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做出了应有贡献。其次,副刊是一方绿洲,在报纸较为集中的宣传任务和不断更新的信息大战中,能够相对保持自己的独立和稳定,因而也是增强报纸的观赏性和可读性的重要来源。现代社会的过细分工,导致人们对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不同喜好,但不同的人群对文化的爱好却是共同的。人们在关注世界局势、关注党和国家政治经济大事之余,从容地了解一些轻松的文化信息,品味优美的文艺作品,也是不可缺少的文化享受。副刊是报纸上为数不多的可以让人带回家中茶余饭后悠闲消遣细细琢磨的版面。再有,副刊是一块品牌,其文化格调如何,关系着整个报纸品位的高低。好的副刊体现着报纸的特色,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报纸的个性。任何一张著名的报纸必定有一个著名的副刊。“大地”、“文荟”、“朝花”、“笔会”、“花地”、“夜光杯”、“五色土”等,可以说都是所属报纸的金字招牌。
  党中央十分重视文化建设,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中,文化占据着重要地位。我们应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和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的高度来对待报纸副刊的设置和去留。而重视文化建设体现在报纸版面上,办好副刊、加大报纸的文化宣传报道力度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办好副刊需要领导的重视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更需要报纸副刊同仁的共同努力。只有筚路蓝缕,苦心经营,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才能用“有为”换取“有位”。一是要增强精品意识。诸多副刊的名声和品牌是几代报人精心培育的结果,我们理应细心维护,使之不断发扬光大。要精心安排每一个选题,精心约稿、精心写作、精心编辑,让那些最有思想蕴含、人生哲理和文化品位的短小精悍的优秀作品占据副刊版面;二是要加强策划。报纸不同于刊物和图书,副刊的文章要有个性、有特点,不能一般化、温吞水,要联系实际,关注现实社会和人生际遇,给人以真切的感悟、启发和教益;三是风格鲜活,版式优美。要精心设计每一块版面,栏目设置要适当,品种搭配要合理,标题、配图、制版要清秀高雅、美观大方,要体现副刊特点,给人一种强烈的美的视觉感受。把正确的导向和有益的引导寓于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审美活动之中。
  愿大家都来关心副刊、珍视副刊、扶持副刊,让副刊成为报业走向大众、贴近读者的传递美的信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