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阅读
  • 0回复

干部选村与村选干部——广西灵山县推行乡镇干部驻村“双向选择”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8-14
第1版(要闻)
专栏:

干部选村与村选干部
  ——广西灵山县推行乡镇干部驻村“双向选择”的调查
本报记者 郑盛丰 罗昌爱 倪光辉
  “干部有个‘家’,心中常牵挂;不再浮面上,工作顶呱呱。”这几句话,是对广西灵山县乡镇干部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推行驻村干部“双向选择”制,从根本上转变干部作风的形象概括。由于干部有了一个自己时常牵挂的“家”,由于农民有了打心眼里欢迎的驻村干部,全县呈现出干部勤政务实、干群关系融洽、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各项工作有声有色的生动局面。
  一个前所未有的“双向选择”,搅活了农村一池春水。
  让干部和群众都能按意愿相互选择
  乡镇干部与村民之间的“双向选择”,首先产生于灵山县的人口大镇石塘镇。
  多年来,一个困扰着广大农村的问题也困扰着石塘镇党委:干部常下乡,但总是很难“沉”下去;干群之间两张皮,我是我来你是你。
  在深入开展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中,石塘镇党委又听到这种基层呼声:镇干部谁下村、下哪里全由镇里定,全然不管村民欢迎不欢迎,村里只能被动接受,干部工作一阵子,拔腿就走人。镇干部也反映说,这种“拉郎配”式的派驻,工作既无压力,也无动力,形式主义,劳民伤财而已。
  如何让干部真正深入基层,并成为乡村群众欢迎的人?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听取意见后,去年1月17日,一份《中共石塘镇委员会关于推行干部驻村“双向选择”的决定》,摆到了全镇18个村委和22名镇干部的案头。《决定》称:为使全镇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收到实效,促进干部作风转变,密切干群关系,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决定从当年起实行干部驻村由党委派驻改为干部本人与村委会“双向选择”。
  具体做法是:“双选”一年一次,镇党委将拟派的驻村干部及相关情况向全镇所有村委会公布,先由各村委选干部,再由干部选村委;如两个以上村委同时选中同一名镇干部,则由该干部选定其中一个村委;“双向选择”实行末位淘汰,没有被任何村选中的镇干部,待岗培训,另行安排工作;被选干部与被选村须根据镇党委和政府年度工作部署,签订年度干部驻村工作目标责任状,年底验收,以实绩和群众评议为主要依据,奖优罚劣。
  2001年2月8日,一场不同寻常的“双向选择”会在镇政府礼堂举行。结果,全镇22名镇干部有18名被村委选中,另4名干部因无人“相中”而落选。
  石塘镇的经验很快引起了灵山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正在深入灵山指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刘奇葆也给予充分肯定。县委在调查研究、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决定将石塘镇的经验在全县推开。
  不久,全县19个乡镇、389个村全部实行了乡镇干部与村委的“双向选择”,近400名镇干部找到了各自称心如意的“婆家”。
  县委书记杨海空说,推行“双向选择”,就是将乡镇干部推上既要让群众满意、又要使自身奋发努力的位置,更好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选上的和没有选上的
  一石激起千层浪。触及灵魂的“双向选择”在灵山县乡镇干部和群众中产生强烈反响,干部认真对待,村委仔细物色。“这是一场没有试卷、没有考官的严肃考试。”乡镇干部和村干部对此一致认同。
  最受村民欢迎的,是那些最愿也最能为民办事的干部。在最先推行“双选”的石塘镇,镇信访办副主任黄永肖和司法所副主任刘国尧,就因平时工作扎实,乐于为民解忧,“双选”会上同时各被5个村选上。黄永肖激动地说:“群众这么信任我,我一定要把工作做好,不辜负乡亲们的期望。”她驻村后,不顾自己年过半百,一门心思帮助村里谋发展,村里很快大面积种上优质稻,新种了480多亩茶叶、花卉和蔬菜,建成200座沼气池和一条环村水泥路,村容村貌和群众精神状态都焕然一新。
  在“双选”中,具有技术专长的干部,常常较受欢迎。大学毕业分配到丰塘镇的黄冬兰懂得反季节蔬菜种植技术,在“双选”考场上紧张了一阵后,就有了合作对象。到村中锻炼一年后,她感觉就像又读了一次大学。
  那么,落选者心里又是什么滋味呢?
  “当时我心里难受极了,真恨不得有个地洞能钻下去。”曾当过副镇长的石塘镇党委宣传委员劳爱英,就是落选者之一。她回忆说,在“双选”会上,面对无人挑选的尴尬,心里灰溜溜的,当场就哭了。
  哭后反思,32岁的劳爱英从落选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镇党委根据她的请求,一边让她参加学习培训,一边有意安排她到全镇最偏远、最贫困落后的东安村指导工作。从此,劳爱英一头扎进村里。不知疲倦地跑农家、摸民情、传技术、出点子、找市场,很快取得了村干部和村民的信任。在她的帮助指导下,去年东安村名优特产八角获得空前大丰收,总产量比上年增产两倍多,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100多元。
  一年多的实践证明,经“双向选择”派驻的干部,90%以上都能兑现“双选”时与镇政府签订的责任状,完成或超额完成镇里交给的驻村各项任务。
  “双向选择”和“双向效应”
  推行驻村干部“双向选择”,产生了“双向效应”。对通过“双选”驻村的乡镇干部来说,一是明显转变了工作作风,从以往“要我下乡”变为“我要下乡”,一年中大半时间蹲在村里,摸农家情,办农家事,即便偶尔回镇,只要一听说驻村有事,三更半夜也立即往村里跑;二是借此有一个固定而又时常牵挂的“家”,便于总结经验,做实做细做好工作,干部的素质因而得到了提高。
  对挑选了驻村干部的村委和广大村民来说,因此有了真正愿意为民着想和能够为民办事的“知心公仆”。
  “双选”还引发出其他效应。最显著的一个效应是,干部工作的群众路线得以顺利推进和易于实行了。由于群众通过“双选”对干部有了真正的选择权、评议权和监督权,干部表现如何,群众一清二楚;干部受不受欢迎,一问村民便知。这就为考察、使用、提拔干部,为干部工作走好群众路线提供了难得的条件。
  统计数字在验证着上述效应。从组织建设看,据考评证实,灵山县389个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通过“双选”推行干部驻村和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属于组织健全、作用发挥、达到中央要求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个好”(即班子、队伍、体制、路子、制度好)标准的村共366个,占全县总数的94%。
  从经济发展看,灵山推行“双向选择”仅一年半,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已有明显突破,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79元,比上年增加189元。今年上半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三个指标,分别增长13.7%、28%和13%,均为多年所罕有。
  经过“双向选择”锻炼考验,灵山县涌现出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农村基层干部,全县有228名乡镇干部在“双选”中因表现出色受到表彰,116名乡镇干部得到提拔重用;以往那种农民背后随处讥讽批评干部的现象和干部动不动就训责农民的现象,都极为少见了。
  目前,这一经验已被移植到县直有关部门,迄今已有100个单位和部门与农村基层开展“双向选择”。既承传着优良传统又具有鲜明的时代创新精神的“双向选择”,正深刻地改变着一方土地,并由这里传播给四面八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