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缺乏产业化观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1-22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文化圆桌

  缺乏产业化观念
  居其宏
  既然音乐剧是市场经济的产物,那么,票房、上座率、上演率、商业化运作、市场和产业化等等这些概念,对于从事音乐剧创作、表演的艺术家来说,就决不是无关紧要的东西,更不是可以随意鄙弃的东西。如果将最近20年来我国音乐剧创作最宝贵的经验和最深痛的教训都概括到一个根本点上,那就是:脱离了市场和产业化观念的音乐剧创作,永无出路。
  当下最严重的问题是,几乎没有一个音乐剧从业者不在口头上承认市场和产业化观念对于音乐剧创作的极端重要性,也不可能有精心搞出剧目之后却又不想在市场上获得广大观众认可并在经济上赢取丰厚票房利润的创作者,然而,在实际创作中,一旦接触到某些深层次的艺术观念问题、审美趣味问题,艺术家们却往往不自觉地、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某种“贵族化”的衡量标准、评价尺度和审美倾向;而这种贵族化倾斜一旦与主观主义的态度相结合,最易在剧目的市场定位和风格把握上发生严重的“雅化”倾斜乃至整体错位———在既不作市场调查又对当代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审美时尚知之甚少或者茫然不知的情况下,往往以一己的或少部分人的艺术趣味去揣度、臆测甚至替代普通观众的艺术趣味,并以此为根据来决定剧目的选题、体裁、风格、语言和手法。大量事实证明,这类对于观众和市场取向的凭空“想象”,自然是一厢情愿的,与真正的市场现实不是大有出入,就是格格不入,因此每每成为中国音乐剧在文化市场的惨烈竞争中屡屡失利的“第一杀手”。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音乐剧市场至今尚未发育成熟,不怪观众有眼不识金香玉,也不怪我们的竞争对手有多么强大,只能怪音乐剧艺术家自己———不肯放下架子老老实实向观众学习,因而不得不自吞“想当然”的苦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