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银针传友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8-14
第7版(国际)
专栏:通讯

银针传友谊 
本报驻墨西哥记者 张金江
  托马斯是墨西哥挺有点儿名气的针灸医生。到他的诊所采访时,他正忙着为他率领的一个即将赴中国的百人针灸学习旅游团准备资料。
  我们的话题就从这个针灸学习旅游团开始。托马斯说,这个团的成员都是他的针灸学校的学员,来自墨西哥各地。他们学习针灸,对中国也着了迷,渴望亲眼看看中国。他们将在中国呆一个月,参观著名中医医院和中医教学研究机构,参加关于针灸问题的讲座,观摩中国针灸医生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同时,游览名胜古迹,所到城市10余个,包括首都北京和雪域高原西藏的首府拉萨。学习和旅游结合,可以达到提高医术和了解中国两个目的。
  托马斯今年50岁,毕业于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医学系。1980年毕业那年,他在墨西哥东南部的坎佩切州参加社会服务时,看到当地土著印第安人用鱼骨针和草药给人扎针治病,就联想到中国的针灸,产生了解和学习中国针灸疗法的强烈愿望,下决心要“用银针为同胞治病”。就是那一年,他到了中国,开始学习针灸。从此,他就和中国小小银针结下不解之缘。
  在中国学针灸,首先要过语言关。托马斯在当时的北京语言学院开始了“苦行僧”式的学习生活。他回忆说:“汉语真难呀!掌握汉语是世界上最难的事!这是那时我心里的感觉。可是,要掌握针灸疗法,就必须学会汉语。”凭着一股钻劲儿,托马斯这个当时已经28岁的外国人愣是慢慢掌握了汉语,为他进入针灸这个奇妙的中医殿堂奠定了基础。他先后在北京中医学院、天津中医学院深造,学习了中医理论,针灸、按摩疗法,还到一些著名的中医医院实习、观摩,求教名医名师。
  回国后,托马斯创办了针灸诊所。在他的诊所候诊室里,播放着悠扬舒缓的中国古典音乐,几十个病人在等候看病。从穿着看,中低收入者居多。同他们攀谈得知,他们大多都曾求医于很多医院,病没治好,才到托马斯的诊所来求救于针灸的。一些来过几次的病人说,经过托马斯用针灸疗法治疗,感觉好多了,对治好自己的病恢复了信心。
  到托马斯诊所看病的人越来越多,墨西哥各地一些对针灸感兴趣的医生也经常登门求教。在临床实践中,托马斯体会到,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精华,针灸对许多疾病都有良好的疗效,而且成本低,不要求复杂的设备,非常受墨西哥人欢迎。他决定开办针灸学校,让更多的人掌握针灸疗法,为更多的病人解除病痛。1992年,针灸学校成立,他自任校长,学生来自墨西哥各地,大多为西医医生。他还从中国邀请针灸专家到校讲学,传授临床经验。到现在,针灸学校已经培养了300多名针灸医师。在他诊所的墙上,挂着历届毕业学员的合影照片。
  当记者对他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时,他说,中国传统医学博大精深,越学越感觉要学的东西太多。托马斯从他的书架上拿出一本题为《黄帝内经素问注解》的书,说学习针灸,中国古代医学著作不可不读。他说,从1985年起他就开始研读《黄帝内经》,边读边译成西班牙文。可以想象,一个外国人要读懂中国古代医学著作该有多难呀。在他的书架上,还有《中医内科学》、《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人体解剖彩色图谱》、《中国医学大词典》等中国医学著作。他的一位朋友告诉记者,托马斯每天除了给病人治病、给学生授课外,其余时间就是读书。周六、周日从不休息。
  我们的话题又回到他组织的赴中国百人学习旅游团。他说,几年来,他已经组织了5批这样的学习旅游团。第一个团只有十几个人,后来参加的人越来越多,有的人已经是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参团去中国了,人们对中医、对中国越来越感兴趣。为组织好这次百人团,托马斯专门编撰了一本介绍中国的小册子,上面有关于中国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等情况的简介,有此次旅行中各个城市和景点的介绍,图文并茂,彩色印刷,美观实用。小册子的扉页上写着,这次中国之旅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旅行之一”,“您将参观中国的医院,欣赏中国美丽风光”。
  托马斯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学习掌握了中医针灸疗法,用小小的银针为自己的同胞解除病痛,也用小小的银针增进墨中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
  (本报墨西哥城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