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目前,我国绿色食品事业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等多重效应日益显现—— 绿色食品:农业发展的新“抓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8-15
第8版(国民经济)
专栏:经济时评

  目前,我国绿色食品事业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等多重效应日益显现——
绿色食品:农业发展的新“抓手”
夏珺
  我国绿色食品事业近几年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期。据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统计,目前,全国有效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的产品总数已达2791个,产量达到2000万吨,国内销售额达500亿元。
  绿色食品事业快速增长的原因,是近年来人们追求自然、健康消费的需求拉动。但我们更应当看到,在农业进入新阶段的形势下,绿色食品事业的“功能”已不仅局限于绿色食品本身,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现今的形势与12年前绿色食品刚起步时有很大不同,至少发生了两方面重大转变。一是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了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二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从以国内市场和资源自我平衡为主,到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根本性转变。这两大转变说明,不能再就绿色食品抓绿色食品了,而应当站在农村经济全局的高度重新认识绿色食品。
  首先,发展绿色食品是引导、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有效措施。随着吃饱肚子的“数量”问题的解决,人们必然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卫生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发展绿色食品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且可以增强质量比较优势,优化产品结构,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和农产品结构的升级。
  其次,发展绿色食品可以壮大优势农产品,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增强区域比较优势。各地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如黑龙江、江苏的大米,内蒙古的乳制品,湖南、福建的茶叶,北京、山东的蔬菜等等,都是在绿色食品开发的带动下,发展成为优势产业的,并且形成了以绿色食品为特色的区域生产布局。
  再次,发展绿色食品有利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成长,优化生产组织结构。通过“从农田到餐桌”的质量管理模式和绿色食品标志的纽带作用,可以建立起“企业+原料基地+农户”的生产组织结构和利益联结机制,增强龙头企业的竞争力和带动力,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如在全国151个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中,有1/3是绿色食品企业。
  可见,绿色食品可以说是新阶段农业的一个“抓手”,它的效益是综合的、多层面的,绿色食品应当从相对独立的自我发展中走出来,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