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做好扶贫工作须有好作风、新思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1-22
第9版(理论)
专栏:工作研究

  做好扶贫工作须有好作风、新思路
  吕宜勇
  扶贫开发是逐步缩小地区差距,缓解和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性措施。新世纪之初,我们党审时度势,站在时代的高度,从我国实际出发,作出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的科学论断。从海南省五指山区三年多来的扶贫工作实践看,要做好新形势下的扶贫工作,必须坚持以下三点:
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归结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上来,归结到关心群众疾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来。为贫困山区人民谋利益,帮助他们尽快走上致富道路,是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的具体体现,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实践党的宗旨的重要途径,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举措。促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全面开展,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山区人民群众的利益,就要倾注真情和爱心,真正把群众的冷暖视为自己的冷暖,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困难和疾苦;就要有扎实的工作作风,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因地制宜落实政策,总结经验解决问题。通过扶贫工作的开展,让群众得到实惠,切实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当前贫困地区面临的两大迫切任务,也是人民群众长远利益、根本利益之所在。因此,在积极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要把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保护生态环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提高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鼓励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环保农业,大力实施科技扶贫,避免进行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掠夺性生产,促进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逐步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救济式扶贫可以缓解群众一时的生活困难,但不能使他们真正摆脱贫困。发展是硬道理。要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必须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发展贫困地区的生产力,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农村的贫困问题是历史上长期形成的,消除贫困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奋斗过程。解决贫困问题,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必须从多方面入手,其中最重要的是“扶贫先扶人”,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转变观念,抛弃“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同时,要把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改善基本生产条件和发展种养业作为重点,依靠科技和教育,不断提高资源开发的水平和效益,让扶贫措施到村到户,增强贫困地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