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1-22
第9版(理论)
专栏:

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
朱步楼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把历史唯物主义的“以人为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有机地统一起来,为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确立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的价值目标。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利益原则的贯彻,必须通过人的社会活动,落实到人身上才能实现。“七一”讲话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党的历史任务,即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的价值目标:一是“要尽快地使全国人民都过上殷实的小康生活,并不断向更高水平前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二是“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伟大创造精神,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好自己的事情,实现自己的愿望和利益”;三是“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四是“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这样,就把社会主义利益原则人格化,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那么,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目的又是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不能不回到社会主体、生产力主体自身。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精辟地分析过人的生存、享受、发展的三种需要。对于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来说,迅速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的生存需要,改善人民的生存条件,至为紧迫,至为重要。不过,随着贫困的消除,发展的需要就会逐步提到突出的位置上来。作为主体性、自觉性日益成熟和完善的人,更会自觉地去追求自身的发展。无论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还是变革生产关系或其他社会关系,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人自身,都是为了解放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这就表明,只要把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观点贯彻到底,就必然得出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结论。后者已内含于前者之中,是前者合乎逻辑的引申。
  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一般来说,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三重含义:一是唤醒沉睡在人自身内的各种潜在的本质力量,使之获得最充分的表现和最全面的发展,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基本要求;二是人在自然成长过程中,接受社会实践的教育、培养和塑造,全面发挥人的内在潜能,丰富和提高人的才能,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实际过程;三是人类能力的发展,人成为自己社会关系的从而也成为自然界的自觉主人,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说过,共产主义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由此可见,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终目的,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根本任务。
  按照历史唯物论的观点,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文化发展是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受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制约,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越高,人获得的自由也就越多。另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又是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但应该指出的是,经济文化发展固然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着各种社会条件,但并不一定直接导致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体、生产力主体的能动性,把经济文化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这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起点。但物质文明和共同富裕,只是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前提,它本身不等于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显然,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必须建设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人,造就“四有”新人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最直接任务。我们必须坚定地确立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的价值目标,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实现党在新世纪的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