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中国在数学上大有可为——美籍华裔数学家陈省身教授访谈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8-20
第4版(要闻)
专栏:

  中国在数学上大有可为
  ——美籍华裔数学家陈省身教授访谈录
  本报记者 温红彦
  正是荷花盛开时节,中国数学界盼望已久的第二十四届国际数学家大会20日在北京召开。建议在中国召开此次会议的最初倡导者、92岁的美籍华裔数学家陈省身教授,今天也从天津南开大学赶到北京。记者在北京希尔顿饭店,采访了来参加这一国际数学盛会的陈省身教授(以下简称“陈”)。
  记者:大家知道,为了国际数学家大会能在中国召开,您做了大量的幕后工作,从1993年就开始和哈佛大学数学系教授丘成桐在国际数学界奔走呼吁了。明天,第二十四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终于要开幕了,您现在的心情一定很愉快。
  陈:国际数学家大会明天在这里召开,首先说明中国的数学研究得到了国际数学界的承认。我们是做了一些工作,但如果中国数学没有相当的水平,全世界数学家也不会到中国来开会。
  国际数学家大会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在过去的100年里,这个国际会议几乎成为欧洲和美国的专项。我很早就想,要是有一天能在中国开多好啊。我和丘成桐教授就开始“游说”。我在国际数学界好几十年了,熟人朋友很多。
  记者:国际数学界没有人不知道您在整体微分几何上的历史贡献,可以说您是以您在数学界的国际威望促成了会议的召开。2000年10月12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中南海亲切会见了您和出席在南开大学召开“代数几何与代数拓扑国际学术会议”的中外数学家。您一定感到十分荣幸吧?
  陈:当然。我清楚地记得,当时我向江主席介绍了将于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情况。江主席说中国政府支持2002年在北京召开国际数学家大会,并希望借此契机力争在下世纪初将中国的数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推向世界前列。我听了江主席的话十分激动。当时在座的前英国皇家学会会长、爱丁堡大学阿蒂亚教授,国际数学联盟主席帕利斯教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田刚教授等也很高兴,对江主席的远见卓识深表钦佩。
  记者:20世纪80年代初,您就预言“中国必将成为数学大国”,这一预言在国际数学界被称为“陈省身猜想”。您认为这一“猜想”能实现吗?您能够评价一下中国在国际数学界的地位吗?
  陈:我对中国成为数学大国充满信心。最近一些年,中国数学的发展速度很快,不仅学科体系变得庞大,而且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变得密切,世界数学发展的许多前沿阵地都有中国数学家在拓疆驰骋。数学是个个人的学问,经费不是主要问题,比其他的学科容易发展。目前,中国数学拥有十分有利的环境,或许短时间内在数学研究的总体水平上难以实现全面超越,但肯定会在一些重要领域有突破。
  在国际数学界,有许多光荣的事是中国人做出来的。现在,许多很好的青年人纷纷回国,国内数学领域也涌现出一大批人才。在这次大会上,作1个小时和45分钟报告的华人,就有十多位,这是100多年来第一次。可以说,中国在数学上大有可为,在国际数学界的地位也大大提高了,国际数学家大会在中国召开不就是个证明吗?
  记者:1950年,您就在美国哈佛大学召开的第十一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过1小时的《纤维丛的微分几何》的大会演讲。有评论认为,您在半个世纪前的登台,使炎黄子孙在现代数学的一个主流方向上走到了世界最前沿。我只知道,您在微分几何、示性类、纤维丛等数学领域有杰出的成就,但对我们外行来说,这些字眼太艰涩了,您是怎样从中体验到您曾经说过的数学那种“史诗般的美感”呢?
  陈:重要的是不可性急,要耐得住寂寞,要对学问求得深刻的了解,对一门学问也有培养感情的过程。当你对所学的东西深刻理解了,自然不会觉得枯燥。我就觉得数学很美,它的逻辑美、公式美让我追求了一辈子。
  另外,数学最终应用到我们的生活,是需要相当时间的,这也要求我们耐得住寂寞,过于功利的研究终究成不了大事。
  记者:数学在其他的自然科学领域,一直都扮演着预言家的角色。那么数学自己的未来呢?21世纪的数学将可能在哪些领域有所突破?
  陈:在哪个领域都可能有所突破。数学妙就妙在她对自己无法预测,她的前沿可能向我们意想不到的任何方面延伸。但有一点似乎可以肯定,几何学将是21世纪数学研究的前沿阵地之一。
  记者:虽然数学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但这几天国内媒体和公众对数学家大会的热情十分高涨,您对此有何感受?
  陈:我很高兴这次国际数学家大会引来国内公众的关注,这表明中国在更深程度上开始关注科学和科学家。会议的内容当然不是人人都能懂,但对于培养年轻人的科学兴趣很有益处。通过你们的笔,可以让公众了解,数学不仅美妙,而且十分有用,大家都可以享用数学思想。比如数学中有一种重要的方法,就是把遇到的困难事物尽可能地划分成许多小的部分,每一部分便容易解答……人人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处理日常问题。
  采访结束前,陈先生送我一本新出版的《陈省身文集》,书中有一首他早年写的小诗:“牛刀小试呈初篇,垂老方知学问难。四十一年读旧作,荷花时节传新知。”陈先生最后说,他已经老了,数学是年轻人的事业。在这荷花时节,他愿中国的数学界以这次国际数学家大会为契机,把国际上的先进理论吸收进来,把中国最新的数学成就介绍出去,放开眼光、展开壮志,把中国建成数学大国。
  (本报北京8月19日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