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为了北疆这片原始森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8-20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为了北疆这片原始森林
  新华社记者 吴国清 丁铭
  万众一心战火魔
  入夏以来,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持续高温干旱,树木和地表植被十分干燥,干雷暴活动异常频繁。7月28日,内蒙古大兴安岭森工集团所属的北部原始林区管护局、满归林业局和阿龙山林业局的5个林场相继发生雷击火灾,雷击火涉及范围之大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遇到过的。
  火灾发生后,内蒙古大兴安岭森工集团立即组织扑火队员、当地森警官兵奔赴火场,展开了前期扑救工作。
  火灾惊动了党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国务院秘书长王忠禹等领导同志相继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副秘书长马凯主持召开紧急会议,专门研究扑火工作,帮助解决相关问题。
  火灾受到国家林业局的高度重视,他们先后派出4批工作组赴火灾前线协调、指挥扑救工作。局长周生贤、副局长马福等亲临前线指挥,及时调拨扑火物资,协调飞机支援,调动森警部队跨地区参加扑火作战。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迅速成立了扑火前线指挥部,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自治区主席乌云其木格都作出具体批示,大力组织扑救工作。自治区副主席傅守正赴前线协调指挥。
  解放军总参谋部和民航部门抽调7架直升机、2架运五飞机和1架增雨飞机赶赴火场支援扑救。铁道部、国家气象局、北京军区、武警总队等部门和单位都给予扑火工作以大力支持。
  内蒙古大兴安岭森工集团果断地将扑火指挥部从牙克石迁至离火区最近的根河市满归镇前线,集团董事长陈绍钧、总经理孙扎根等坐镇满归,指挥扑火战斗,保障后勤供给。
  在战斗取得初步成果时,中央领导的及时鼓励给参战森警将士和林业职工以极大的鼓舞。8月9日,温家宝副总理通过国家林业局向全体参战人员表示慰问;8月10日,朱镕基总理又向全体参战人员表示慰问,这都给奋战在火线上的广大官兵和扑火队员带来极大的精神力量。
  8月15日,火场部分地区喜降阵雨,气温下降。在前线坐镇指挥的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果断下达决战令,向各个火场和火点发起扑火总攻。19日,军民协作,一举扑灭了各处的大火。
  在这次降伏火魔的战斗中,共投入扑火人员16678人,动用7架直升机参战。这一规模仅次于1987年发生在黑龙江大兴安岭的森林大火。
  保护森林是森警的天职
  火光就是命令,火场就是战场。
  当武警森林部队接到扑救雷击大火的命令后,最早扑向火场的内蒙古森警部队大兴安岭支队605名官兵,仅用半天时间便投入到一号火场的扑火战斗;当国家林业局第一次下达增援内蒙古火场的命令时,黑龙江森警部队大兴安岭支队500名官兵两个小时后便出发了……
  保护森林资源是森警的天职,扑灭森林大火是森警的使命。参战森警部队赶到火场后,一个共同的要求就是:上最难上的火场,打最难打的恶仗。
  在森警部队参战的火场中,有6个位于中俄边界的原始森林中,那里人迹罕至,毒蛇出没,昼夜温差大,蚊虫轮班咬,白天烟熏火烤,晚上风吹背寒。另有3个是火势最猛烈、燃烧时间最长、火场面积最大的火场,也是这次火灾扑救的关键。
  孟贵六支线火场是所有火场中最难控制的一个。它西距满归镇仅40公里,东与黑龙江呼中原始林区首尾相连。这里的大火突破了600多名林业扑火队员的防线,肆意蔓延。熊熊大火烧红了半边天,如放礼花一般,火海里的树木烧得如蜡似炬。满归镇人心惶惶,有的人离家出走。
  8月12日,火场失控。前线指挥部紧急调内蒙古森警兴安盟支队630名官兵到火场西线,阻止火势向满归镇方向发展。
  然而,刚刚控制住西线,火势又向东发展。如果越过防火公路,就变成了上山火,那时将更难打,弄不好会窜进黑龙江呼中原始林区,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前线指挥部于8月14日又连夜调黑龙江1000名森警官兵到东线,坚决把火挡在公路以西。
  正当东西两线加紧围歼时,8月16日,在东南角闭合处又跑火了。为了巩固扑火成果,又向火场增调了400名森警官兵,使这处火场的总兵力达到2056名,占全部参战部队兵力的1/3以上,成为投入兵力最多的火场。
  经过6天日夜奋战,官兵们共打出100多公里的隔离带,完全控制住了火势。这个火场的控制,对稳定扑火全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安定了人心。
  对于森警官兵来说,扑救森林火灾并不陌生,但在原始林区扑救这么大的夏季雷击火,他们还是第一次。
  由于这次火灾是立体火,火先在半米厚的腐殖层下窜着根走,光冒烟,看不见火,等火窜出来,“呼”地一下就上了树,扑救起来十分艰难。因此,常规的风力灭火机、二号工具使不上,最好的办法是挖隔离带。
  然而,原始森林里树木横倒竖卧,盘根错节,官兵们只能一锹一锹地挖,一镐一镐地刨。锹镐坏了,就用手抠,用脚踢。许多官兵的手都抠破了,指甲折断了,指缝里流出了血;鞋也磨破了,露出了脚趾。但他们没有一人叫苦叫累,连伤病员都不下火线。
  大兴安岭支队战士申瑞东在挖隔离带时,被忽然倒下的一棵大树砸伤了头部,而且腰部也受了伤。大家要送他下火线,他就是不肯;赤峰支队一名战士挖完隔离带后,靠着树就睡着了。睡梦中听到中队长喊他的名字,他“到!”了一声,爬起来又继续清理火场……
  这次扑火,官兵们还要忍受长途跋涉、给养不足等困难。尽管内蒙古大兴安岭森工集团后勤保障到火场,但保障到火线有困难,只能将官兵和给养送到机降点或路边。官兵们往往要负重三四十公斤,徒步走上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才能赶到火线。而给养只能靠战士们背上山或直升机空投,有时供应不上,官兵们就只能忍饥挨饿进行扑火。
  一次,武警森林指挥部副参谋长刘森平在火线遇到一名18岁的小战士,由于水供不上,他渴得实在不行了,就向班长报告:“我口渴。”班长说:“扒个坑,里面湿乎,可以解渴。”刘森平看不下去了,把自己带的一壶水给了这位小战士,小战士犹豫了一下,还是接过水壶,一口气就喝光了……
  尽管如此,但官兵们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凭着超人的意志和英勇的作风,胜利地完成了扑火任务,为保护国家森林资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个火场动用内蒙古、黑龙江、吉林3个省区的5678名森警官兵会战,这在我国森警部队创建以来还是第一次,也在共和国森林扑火史上记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