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领导干部应更多地研究政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8-21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采访札记

  领导干部应更多地研究政策
  王方杰
  在采访接触的各阶层人士中,记者发现企业家们尤其是民营企业家对国家政策的关注。
  兰州市为了治理大气污染,决定实施煤改气工程,淘汰3000多座燃煤锅炉。闻此消息,许多锅炉厂家及其代理商蜂拥而至,因为煤炉换气炉,至少可带来10亿元的商机。记者还听说一个青年因为研究政策而骤然致富的传奇故事。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再造山川秀美的大西北战略时,这个青年立即举债大量收购紫花苜蓿草籽,每公斤1元、1.2元,最高收购价到每公斤2元。但半年之后,等他卖出去时,就变成了每公斤8元、10元,最高时卖到了每公斤56元!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线。作为领导干部,当然应该更多地研究政策。事实上,制定、学习、研究、贯彻、落实政策,正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但遗憾的是,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却没像企业家那样关注和研究政策。
  一种情况是,一些领导干部不读书,不看报,根本不了解新的政策和老政策的变化。当中央三令五申地要求地方政府不得制定税收减免政策,有些地方仍在招商材料上赫然写着税收减免的条款。值得一提的是,并非这些地方的领导故意不按中央政策办,而是他们压根不知道中央已经有过这方面的禁令。
  更多的情况是,一些领导干部不能根据当地实际,用心地研究政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不均衡,特别需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贯彻落实中央政策。前不久,记者到西部某地采访,那里的干部和群众反映说,有关部门在执行退耕还林政策时特别死板。当地年降水量只有320毫米,十年九旱,山上只能种草和灌木才能成活。但林业部门说:只有种树,才算完成了退耕还林任务,才按国家规定给农民补贴,种草不算。
  我国研究沙漠最权威的科研机构——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专家说,有关方面和一些地方提出的植树造林规划与实际可能性有很大差距。他们算了一笔账,如果按每亩林地补水150立方米/年的低标准计算,倾尽黄河之水也不够浇灌6万平方公里的干旱地。要在西北地区一百几十万平方公里的沙漠、沙地、戈壁和荒漠化土地上大面积种树,是根本不可能的。在很多地方,应实行以灌木为主,乔、灌、草相结合的方针,进行立体绿化。再说,种草也是中央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应有之义,当然应该宜林则林,宜草则草。
  其次,一个政策的出台,往往牵涉着千万人的利益。尤其是那些调整利益格局的政策,更牵动着方方面面。在出台和实施过程中,领导干部应该对政策可能产生的各种效应未雨绸缪,提早拿出各种预案,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任何问题都有处理它的最好时机,只有抓住机会,把握分寸,才能事半功倍。如果一些领导干部既不研究政策,也不研究社会现实,制定和执行政策时就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制定、研究、执行政策,是一门学问。领导干部肩负着崇高的历史使命,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应该做好这门学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