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让科学走出殿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8-21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今日新语

  让科学走出殿堂
童舟
  这些天来,一位倚靠在轮椅上,脸上始终露着微笑的科学家的身影吸引着众人的目光。他就是被誉为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他创作的《时间简史》自1988年面世以来,被翻译成40多种文字,行销2500万册;儿童及青少年版的《时间简史》正在创作之中。
  一位成就斐然的科学大师如此热衷于科普书籍的创作,潜心于在世界各地举行通俗讲座,霍金为传播科学而奔波不止的热情令人感动。
  中国老一辈知识分子同样以向大众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为己任,艾思奇的《大众哲学》由周光召、朱光亚任主编的《共同走向科学——百名院士科技系列报告集》,唤起了无数人的科学意识。贾兰坡老人不顾眼疾,戴着老花镜,拿着放大镜,为孩子们写科普读物《爷爷的爷爷哪里来》。“没有孩子们的参与,科学就没有发展”,他期待着更多的人写孩子们爱看的书。
  一流学者撰写科普读物,可以提高国民的科学素养,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这已成为许多世界知名科学家的自觉行动。但是我们呢?红红火火的图书市场上,大部头作品越来越多,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渐渐少见了,专门为青少年量身定做的读物更是稀有。有关调查显示,去年我国有85.9%的人没有参观过科技馆、自然历史博物馆;有98.6%的人尚未具备基本科学素养,这与科普读物的缺席不无关系。
  其实大学者写小作品并非易事,科普读物的作者要有深厚的科学素养,要有对受众心理的把握,要有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的表达技巧。优秀的科普读物往往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大众读物,一门艰深的学问也因此变得生动有趣。
  当科学走出神圣的殿堂,亲近百姓,才可能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那些专注于霍金演讲的听众、尤其是孩子,也许不知道“膜”,不知道“黑洞”,但谁又能否认他们当中的某些人会在大师的引领下,逐渐步入科学的殿堂,投身科学事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